黏性岩土的化学渗透效应及其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PDF

黏性岩土的化学渗透效应及其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黏性岩土的化学渗透效应及其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

第32卷  第1期 地球科学进展 Vol.32  No.1 2017年1月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Jan. ,2017 孙晓敏,吴剑锋.黏性岩土的化学渗透效应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7,32(1):56-65,doi:10.11867/ j.issn.1001-8166.2017.01. 0056. [Sun Xiaomin,Wu Jianfeng. Review on advances in chemical osmosis in clayey sediments[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17,32(1):56-65, doi:10.11867/ j.issn.1001-8166.2017.01.0056. ] 黏性岩土的化学渗透效应及其研究进展∗ 孙晓敏,吴剑锋∗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化学渗透现象引起的“耦合流”研究,已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土木工程等多个 领域。 回顾了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化学渗透以及黏土半透膜效应的研究进展。 分别从理论基 础、试验研究和数值模型等3 个方面综述了黏土岩土的化学渗透效应的理论及其研究进展,重点阐 述了化学渗透现象及其黏土半透膜效应的室内试验、场地试验及野外证据以及化学渗透“耦合流” 的不连续模型和连续模型。 指出今后应重点研究黏性土化学渗透效应对地下水流及溶质运移的影 响研究。 这将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开展考虑化学渗透效应的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关  键  词:化学渗透;黏土半透膜;室内试验;场地试验;“耦合流”模型 中图分类号:P641;X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66(2017)01-0056-10 1  引  言 压力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地下水流运动甚至会远远超 过水头压力而成为影响地下水流动的主要因素。 因 富含黏土矿物的沉积物或页岩由于渗透系数很 而,用传统的Darcy定律来刻画地下水流动往往是欠 低,因此,在地下水流运动、溶质运移的研究中,常被 妥的。 认为是不透水或弱透水的。 在此基础上建立地下水 化学渗透现象这种由水头梯度及浓度梯度共同 流及其溶质运移模型时,对流项是被忽视掉的,而弥 驱动的耦合流的现象最初被用来解释沉积盆地异常 散作用在溶质运移中占主导地位。 然而,研究者发 的水头压力及其异常的盐度情况[3~6](图1)。 近几 现黏土并不是完全隔水的,因此在水头梯度下会发 生越流现象。 一些学者也从不同尺度的试验中得到 十年来,低渗透性的黏土或页岩中的化学渗透在地 了黏土的渗透系数、弥散度等参数并成功应用在其 球物理方面[7~10](如地下水在不饱和多孔介质中的 [1] 运移;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沉积盆地的水文地质环 提出的对流—弥散模型中 。 模型中,在水头梯度 下的水流运动以及在浓度梯度下的溶质运移分别遵 境演化过程等)、环境科学[11~14] (如污染土壤的修 循Darcy定律和Fick定律。 在20 世纪中期,随着化 复;污染物在黏土屏障中的运移和污染物填埋以及 [15] 学渗透现象以及半透膜性质的发现表明:在一些低 核废料储存等)或土木工程 (如斜坡稳定性的处 渗透的黏土介质中,黏土可以表现出类似于生物半 理;建筑材料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