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意图与教学效果的非线性关系的研究与对策-浙江湖州中学.docVIP

教学意图与教学效果的非线性关系的研究与对策-浙江湖州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意图与教学效果的非线性关系的研究与对策-浙江湖州中学

教学意图和教学效果的非线性关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初步对策 湖州中学(313000) 肖旭东 摘要:在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与教学效果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再分析,初步找到了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现代的教学思想于教学中,逐步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意图、教学效果、非线性、最近发展区、最佳发展区 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一种令教师不解的现象,同样程度的学生在一起听课,但最后却出现了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掌握的内容与教师的期望值不成正比。 在各次考试中都有以前练习中做过并订正过的题,但又做错的现象。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有8道题是以前练习中做过的,我做了一个统计,3个班中分别有25位(全班人数52人,占48.7%)、24位(全班人数49人,占48.97%)、23位(全班人数52人,占44.2%)。在对比中发现,做错题的学生也并不是他在班中所处的位置与做错几道题成线性变化,而是班中前15名几乎不错,15名到30名之间出错在这线性的正常范围内,30名以上就出现向上翘的抛物线形状。这样的比例,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们研究问题所在,以利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如果通过教学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就可以在往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那么一则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二则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目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随着中学扩招,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现象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意图如何能正确地实施以及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值,应该是我们好好研究的内容。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赵友元在《教育探索》(2001.12)提出教学意图与教学效果的非线性问题。他是这样认为的:“人们总会带着某种价值观念,目标期望等倾向性目的去开展教育活动,希冀一定的教育意图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结果。教育者往往会依据自己对某种教育意图的理解并按照自己的施教风格,采用自己认同的某种教育方式,把自己所领会的某种期望贯彻到教育的活动中,绝对一致的教育意图也是不存在的。同样,不同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对同一个教育者或者其发出的同一种信息的认同或接纳程度也有所不同,甚至还会形成截然相反的体验。这种理解上的不一致,必然会导致同一教育活动对参与其中的主体的影响程度和作用范围的差异。所以‘教育不是一种可以预料的活动,它不像工程计划那样,人们能够准确地预测其结果。虽然信任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被信任对象有行为是自由的,因而其效果是无法预料的,并不像自然规律那样具有必然性。所有信任都可能会落空,这就是教育意图的失败’。这不是教育者犯了什么错误所致,也不是事先的充分准备或行动时小心谨慎所能避免的,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会有失败的可能性,任何导致教育发生的教育行为都有会产生多种可能的结果。同时,人们的认识由于实际上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只能是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近似复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的认知和判断总会融入自己不同的主观意向,使得客体本身的差异得到扩大。加上人的变化发展难以精确描述,我们对教育效果进行评判就更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导致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与我们主观判定的差距。这样,我们就更加无法预测某种教育意图的必然结果,更不可能像自然学一样,通过控制‘无关因素’,进行准确的归因和科学的解释,从而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教育因果模型。除了那些简单的‘刺激—反应’机制外,教育系统中的其他部分都是难以用某一简单模型来描述的。我们很难在普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活动A必然获得一个结果A,也很难在普遍意义上说增加教育投入B就一定会得到B量的教育回报。” 赵友元提出了教学意图与教学效果的非线性关系,但没有提出这种非线性的关系如何来加以控制和加以修正,使我们的教学意图与教学效果成线性变化。他的文章提出了一种观点,但没有给出能在实践中可以操作的可行性。这是我们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并加以再研究的原因。 三、学习情况调查与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课前不预习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依然沿袭了初中的学习习惯,完全依靠老师,没有自主性。全班学生中很少一部分会主动去预习,而且是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进行预习,而成绩越差的学生越不会主动预习,也是成非线性的关系。成绩越好越会去预习,成绩越差越不会去预习,这与教师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结果有一定的联系。 2.课后不及时复习   经过对湖州中学2003级的学生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没有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调查结果显示有及时复习的学生是占被调查人数的15.61%,不及时复习的学生是占被调查人数的19.83%,做题时偶尔会看看笔记的学生是占被调查人数的64.55%。不能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的掌握,教师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