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文化乡愁与文化认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语堂的文化乡愁与文化认同

第 31卷 第 1期 闽江学院学报 Vol. 3 1 No. 1   2010年 1月 JOURNAL OF M INJ IAN G UN IV ER SITY J an. 2010 林语堂的文化乡愁与文化认同 李路丽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 : 林语堂用英文创作了大量的小说 、传记 、随笔 , 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把文化乡愁具体落实在 对中国社会的描写 ,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上 ,使之成为文化使者 ,更有了文化 “根 ”的意识 。林语堂认为中国古代以儒 家世俗思想为主体 , 以道家的遁世与佛教向往天国的神学理论为补充的思想结构 ,适应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需要 ,也 代表着中国文化 。 关键词 : 林语堂 ;文化乡愁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 : I206.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 782 1 (2010) 0 1 - 0007 - 03   1936年林语堂离开上海奔赴美国 ,用英文创作 不少青年妇女形象 ,如在姚府中就有 “四婵娟 ”之誉 了大量的小说 、传记 、随笔 , 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传 的珊瑚 、木兰 、莫愁 、红玉 ,另外爱莲 、丽莲 、宝环儿 、 统文化 。而身在海外的他 , 文化乡愁却与 日俱增 。 冷香 、素丹等也是 “钗 ”类人物 ,这众多女性的性格 、 1936年到 1946年 ,他的海外创作大体上包括两种类 容貌 、谈吐都或多或少留下了 《红楼梦 》中女性的影 ( ) ( ) 型 : 1 以 《京华烟云 》为代表的小说 ; 2 以 《啼笑 子 。林语堂给郁达夫信中对小说中的人物设置 ,作 皆非 》为代表的政论 。这两点都是极力弘扬中国文 了如下说明: “至故事 自身以姚木兰 、姚莫愁二姊妹 ( 化的具体表现 。总体上看 ,林语堂的海外创作很少 为主人翁 。……大约红楼人物拟之 ,木兰似湘云 而 ) 直接抒发那种强烈的乡愁情绪 ,而是把文化乡愁具 加入陈芸之素雅 ,莫愁似宝钗 ,红玉似黛玉 ,林姐似 体落实在对中国社会的描写 ,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上 。 凤姐而无凤姐之贪辣 ,迪人似薛蟠 ,珊瑚似李纨 ,宝 一 、林语堂的文化乡愁 芬似宝琴 ,雪蕊似鸳鸯 ,紫薇似紫鹃 ,暗香似香菱 ,喜 [ 1 ] 林语堂的小说并不像当时一些海外华人那样抒 儿似傻大姐 ,李姨妈似赵姨娘 ,阿菲则远胜宝玉 。” 写自身的漂泊感受或渲染海外游子怀乡情绪 ,而是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模仿 ,而是作者要把 自己的文化 关注故国的社会现实 ,挖掘中国传统文化 ,塑造令人 乡愁通过我们 “名著 ”的叙事方式表达出来 。 难忘的中国人物群像 。他 的小说代表作 《京华烟 我们还可以看到 ,他的文化乡愁使他在塑造人 云 》是采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