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第一章`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标准 ; 一、健康的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给人类的健康下了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 。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①智力正常;
②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
③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④人际关系和谐;
⑤可以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⑥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一)、身体方面的因素:如先???脑发育不全;先天和后天造成的身体残疾;身体器官,特别是脑发生病变等,都会影响心理健康。 ?
(二)、心理(意识)方面的因素:如人的认知模式;情绪与情感的控制能力;意志力、性格类型,以及需要、动机等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
;(三)、行为方面的因素:人的行为总是会得到来自外界环境和内心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内心,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
(四)、环境方面的因素: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 ;第二章、乳婴幼儿心理健康 ;一、乳婴幼儿的心理特征
婴幼儿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体积增长很快,新生儿的脑重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到两岁末的大脑已基本具备其生理特征,三岁左右脑重相当于成年人的三分之二;到六、七岁时,已接近于成年人的脑重。
;二、乳、婴、幼儿时期心理异常的表现及措施
;(二)缺乏父母综合征
有些年轻的父母出于“工作需要” 或自身事业的发展的考虑,将自己年幼的孩子长期寄养在外地的奶奶或姥姥家,有些甚至直到孩子上学。然而当他们把孩子接回,准备再次担负抚养任务时,却发现孩子和他们没有感情。 ;(三)儿童孤独症
在医学上又称自闭症,这是一种广泛的发展障碍。其主要特征是:
(四)孤儿院病
孤儿院病是指由于孤儿院设施不合理而使儿童产生的一系列心身疾病。
;(五)心理性矮小症
又称情感遮断性矮小症,是指儿童长期生活在精神压抑、无人关心和经常挨打受骂、备受歧视冷落的家庭环境中,常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从而引起个子矮小。
;(六)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来自人体器官的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过大脑的整合作用,形成对身体内外的整体知觉的过程。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工作,使个体很好地适应环境。而这一系统出现障碍,无法正常运转时,就称作感觉统合失调。
;(七)不良性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合金” 。性格的形成是受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制约的。
(八)排便训练与遗尿症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
(一)小学生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
(二)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三)小学生记忆过程特点
(四)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 (五)小学生想象的特点
(六)小学生的情感特点
(七)小学生的意志特点
(八)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小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相应措施
(一)上学恐怖症
此症的主要表现是少数儿童害怕上学校去,一进入学校便产生强烈的不可克制的焦虑和恐惧,同时伴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等躯体症状,而一回到家,症状就消失了。
;(二)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医学上又称轻微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此症在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5—10%,以男孩为多,男女比例为9比1。
(三)儿童说谎
;(四)问题儿童
在道德品质方面经常犯有严重的过失,或在性格发展中存在严重偏畸的儿童,被心理学家称为问题儿童。
;(五)自卑心理
有自卑感的儿童,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能力估计过低,对自己缺乏信心。
;(六)小学生逃学
逃学的小学生,每天早上按时背着书包出门,但是不到学校而在校外玩耍,或进入漫无目的游荡者的行列,到放学的时候,大多能按时回家,如果父母不细心观察,常常不能发现孩子逃学。
;第四章、中学生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
(一)青春期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青春期开始(11—12岁)到青春期结束(18岁)。青春期的到来被某些心理学者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是成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第二次危机” 。 ; (二)中学生的感知觉特点
(三)中学生注意的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杨镇安置房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案-20211012.pdf VIP
- 《盐碱地有益微生物菌群筛选及扩繁技术规范》.pdf VIP
- DLT 1236-2021 输电杆塔用地脚螺栓与螺母.pdf VIP
- 第一单元-第2课《国色之韵》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新《安全生产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团队协作团队领.pptx VIP
- 英文朗诵the-youth完整版.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USB3.0相机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橡胶籽油环氧脂肪酸甲酯.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