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的学问(二)》学苑出版社.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激励的学问 (二) 创洁编著 目录 目标激励1 拥有梦想就是动力1 目标激励应注意什么10 竞争激励19 竞争有利于人才成长19 利用竞争激励人才29 信任激励41 树立信赖下属的观念41 信任激励的方法51 信息激励的策略55 授权激励60 提升职务的激励60 授权能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67 待遇激励74 工资是最基本的激励方式74 物质奖励的作用84 福利的特效91 股票期权激励99 调动经理人积极性99 运用股票期权作为激励手段的具体运作105 激励制度与经理层持股 116 分享激励126 牢固上下级关系126 创造与员工的合作精神133 1 激励的学问(二) 目标激励 拥有梦想就是动力 人生活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的目 标而奋斗。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 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承认 人们有自己所期望的目的,运用这种目标动力去激发下 属的积极性,是现代用人的一种主要艺术。 一、从期望理论到目标感召法 社会实践证明,宏伟的目标有巨大的激发力。例如, 1954年日本经济萧条时期,许多企业都处于山穷水尽的 窘地;而本田技研工业公司的本田,即在“紧急对策” 中宣布了一个惊人的目标:“本公司要训练出世界第一流 的选手,骑上本田牌摩托车,参加国际长途锦标赛。”国 际长途锦标赛又称“技术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不景气 的当时提出这个目标使人们万分惊奇。有人说本田虚张 声势,有人说本田说胡话,但是本田却全神贯注,为这 个目标奔波不止。开始人们还冷眼旁观,久而久之受到 感动,于是整个公司全力以赴。1960年,本田牌摩托车 终于在国际长途锦标赛中夺得了团体冠军,本田的产品 也就从此打入了国际市场。 这件事足以说明,宏伟的目标有多么巨大的感召力。 它可以使勇敢者更加勇敢,使怯懦者摆脱怯懦,使人们 2 激励的学问(二) 深埋的智慧得以迸发,使人间难遇的奇迹变成现实,由 无形的精神信念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所以,日本学者 国分康孝认为:“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给予集体、成员 以具有意义的目标。集体存在着沉闷气氛,大致是由于 没有树立足以催人进取的目标。……即使是学生,只要 在心中暗暗决定了毕业后的进取道路,他就会成绩优秀, 生活振奋。没有任何人生目标的怠课学生就有些无精打 采。” 目标感召法的理论基础近似于行为科学的期望理 论。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 一书中提出期望机率理论。这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的努 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 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理 论。它的公式是: 激励力=效价×期望机率 这里的效价是指一个人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 的价值。期望机率是指一个人对于某一行动导致某一成 果和满足需要的概率,例如人们在工作做出优异成绩这 一行动后导致提升这一结果的可能性有多大。激励力则 是促使一个人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的强度。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 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发的动机就越 强烈。 例如,上述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公司提出的“参加国 际长途锦标赛”的目标就是期望理论公式中的效价,这 个目标变成现实的可能性就是该公式中的期望机率,这 个目标和实现的可能性所激发出来的力量的强度就是激 励力。 3 激励的学问(二) 许多工厂、商店、机关的工作人员觉得工作枯燥乏 味,究其原因是工作上看不到远景。他们的领导都有一 个远大的计划,但都放在肚子里,员工并不了解。这如 同两家家长教育孩子,一家父母说“快去做作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