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苑 2001年第3期(总第41期)》.pdfVIP

《金融法苑 2001年第3期(总第41期)》.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读者论坛 】 关于信用证欺诈例外在我国的情况 在 《金融法苑》 年第 期(总 第 期)苏合成 《信用证开证 银行对伪造无效的单据可 以拒绝付款吗 ?》一文中提到信用证欺诈例 外在 中国的情况:“中国最高人 民法院也根据多年 的实践,在 年 作 出规定:……如有充分证据证 明卖方是利用签订合同进行欺诈,而 中国银行在合理时间未对外付款 的,法院可根据买方 申请,冻结信用 证项下付款 …”并认为高院的此项规定,“已与成为国际惯例的 ‘信 用证欺诈例外 ’原则相一致 ”。该文所指“规定 ”应是最高人 民法 院 年发布的 《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最高人民法院在该纪要中指出了几点处理有关信用证欺诈案件的精 神: 冻结信用证项下款项必须有欺诈的充分证明。 不应限制正 当持票人 的受款权利 。 法院不仅应考虑欺诈受害人的利益还应充 分考虑对银行信用的不利影响。 止付通知不应迟于开证行已确定 对外承担付款责任之时。一旦银行已对汇票承兑,银行对信用证上 责任 已变为汇票上无条件支付责任,因此,此时法院不应再对该款项 加 以冻结。 纪要明确了法院可 以以欺诈为 由对信用证下款项冻结,似乎是 与 国际惯例接轨 了,但仍是在 民事诉讼保全 的框架下解决 问题,并未 创造新的制度。司法实践与国外的做法还是不尽相 同的。 英美法院一般通过颁布禁令来止付,禁令是英美古老的衡平法 下一项特殊的救济制度,而我国由于没有成文法专 门规定,法院现在 还是 以诉讼保全的方式进行冻结,在启动程序与举证上与英美做法 第 2 页 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条,只要当事人声称 情况紧急,如不采取诉讼保全即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并提供相应 担保,法院就可以冻结信用证下款项。许多法院在决定冻结时并未 考虑信用证支付方式的特殊性,造成在 申请人未能提供充分证据情 况下就进行保全。 一些学者提出以公共秩序保留排除 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 适用来作为冻结信用证下款项的依据,事实上有些法院已经采用了 这种做法。但同样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 已成为国际通行 的惯例,以公共秩序为由排除其适用将有损于我国银行的声誉。 无论如何,借用其他制度处理信用证欺诈案件都存在缺陷,我国 应参考国外立法和判例规定特殊制度来处理该问题。 (中国银行江 苏省某市分行唐某 ) 关 于 我 国公 司股票 期权 计划 股 票 来源 问题 问:关于股票期权计划中股票来源的问题,《金融法苑》 年 第 期(总第 期 )郑琰在其 《如何留住人才 上市公司员工认股 权计划 》中谈到,由于“国外通行的预 留股份、市场 回购做法,在 中国 目前还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中国公司的期权计划只能采取其他方式 解决股票来源的问题 。希望能具体介绍一下 目前实践中采用的解决 方式。 (广东省南天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孙某 ) 中国目前的新股发行政策没有准许上市公司从首次公开发行中 预留股份实施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先例,增发新股 的政策也 没有相应规定。同时,中国的上市公司也不能通过股份 回购的方式 取得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所需股份 。 在我国目前政策法规状况下,股票期权方案中的股份来源 问题 可 以采用 以下方案解决: 新增发行 。向证监会 申请一定数量 的定 向发行 的额度 ,以供认股权持有人将来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