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年上海十校(高三)联合测试
2006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学派 对玉器所持态度 所持态度的思想根源 墨家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家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划线处说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对玉器采取较为实际的态度,对它的内质、外观及价值不轻加否定”,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是( )( )(4分)
A、古人辨玉,一看内质,二看外观;内质是首要的,外观是次要的,至今这仍是评价软玉的两个基本标志。
B、汉代许慎对玉自然属性观察和演绎,加以概括和充实,提出玉有五德之说。
C、古人理想中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最佳的和谐状态,而玉器则是最能反映这种“天下大同”思想的载体。
D、古人对玉内质的评价标准有很多,都是将玉人格化,同人的品质结合起来,并赋予它美和德两重性格。
E、儒家学派为了大大加强玉的文化含量,选择玉作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使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文章看,玉文化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它的意义渗透在人生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还有着一定的影响。请从某一方面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美玉享誉世界,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宝贵遗产,如果我们为“中国玉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请你来拟写一段推荐词。(80字左右,不必署名)(5分)
80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7分)
得分
三游华山
贾平凹
华山是天下名山,我在西安住了十多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一次。今年四月里,筹备了好些天,终于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去了。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趋着那个方向走去,越走越不见了华山,铁兽似的无名群山直铺了几里远的凉荫,树木一片一片的。偶尔从树林子里漫下一条河来,河里却全部没水,满是石头,大的如一间房的模样,小的也有瓮大的、盆大的、枕大的。颜色一律灰白,远远看去,在绿树林子之下,白花花的耀眼,像天地之间,忽然裸露了一条秘密,这便将我吸引过去。置身在那里,先觉得一河石头高高低低,密密疏疏,似乎是太杂乱了,慢慢地便看出它乱得有节奏,又表现得那么和谐。本是一片死寂的顽石,却充满了运动和生命,这使我惊奇不已,高兴得从这块石头上跳上那块石头,从那块石头上又看这块石头的阴、阳、明、暗,不停地在石隙之间跑动出没,竟没有再往华山去,天到黄昏便返回了。
到了五月,我又去一趟华山。直接搭车在桃枝站下来,步行了七里赶到华山入谷口,忽见谷外有一处院落,很是好看,便抬脚进去,才知道这是华山下名叫“玉泉院”的寺庙。院内空寂无人,数十棵几搂粗的大树,全部遮了天日,树下的场地上,有着深深浅浅的绿,如铺了一层茸茸的地毯。坐上去,仰头看见太阳在树梢碎纸片大的空隙激射,低眼看身下的绿,却并不是苔藓,是一种小得可怜的草,指甲盖般圆,裂五个七个瓣,伏地而生,中有数十个针尖大小的花蕊,嫩黄可爱。用手去抠,草不能抠起,手却染成浅绿。这小草一棵挨着一棵,延续到草场边的斜砖栏上,几乎又生长在树的根部,如汗毛一般。我太喜欢这种环境了,觉得到了最好的地方,盘脚坐起,静静地听着自己呼吸。忽见后边的朱红方格门推开了,出现几个游客。再看时,一条曲径,直从那边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了什么幽境,只见那路面碎石铺成,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我就这么坐着,神静身爽,竟不觉几个小时过去,起来看天色不早,就又搭车返回西安。
两次为华山来,却未登山而归,友人都笑我荒唐,我只笑而不语。到了六月初,又邀我的一个学生再次去华山,终于进了谷口,逆一条河水深入。走了三里,本应再走十里便可上山了,河水却惹得我放慢了脚步,后来干脆就在水中列石上坐下。水很明净,河底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