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近现代史上册选择题专练设计.docVIP

原创中国近现代史上册选择题专练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创中国近现代史上册选择题专练设计

原创中国近现代史上册选择题专练设计 1、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大为不同,表现在 C A、中国是处在手工工场阶段,而英国则处在机器大生产阶段。 B、中国土地高度集中于地主之手,而英国的土地则分散在农民手中。 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而英国则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中国是纯粹自然经济,而英国则是以商品经济为主。 2、广东义民痛斥义律的檄文说:“尔自谓船炮无敌,何不于林制府任内攻犯广东?此次由奸相受尔笼络,主款撤防,故尔等乘虚深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第 62页 广东义民的说法说明 D A、林则徐领导人民一定能够打败英国。 B、琦善主和是导致战局不利的主要原因。 C、广东义民意识到了导致战局失利的根本原因。 D、人的思想不可能超越时代,具有时代局限性。 3、 “乾隆十九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最初劝他们自行调解。”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7页。 广州官员的这种行为 C A、颇具执法智慧,有利于官民和谐。 B、依照中外条约办事,纯属无奈。 C、缺乏司法主权观念,后患无穷。 D、依照国际惯例,可减少国际纠纷。 4、史学家孟森说:“外使之来,苟非崩角稽首,而与为姑容,其耻甚于亡国。宁以社稷为殉,不使虏夷踪迹相浼(沾染)。得正而毙,虽败犹荣。此当时之舆论然也。”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第 101页 材料中的“当时”是指 B A.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 《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C. 《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D.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5、承上题,从材料来看,当时之舆论的出发点是 D A.维护国家主权 B.维护民族权益 C.维护满清统治 D.维护天朝的华夷秩序 6、某部官员说:“人心愤夷之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筹办夷务始末》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第 107页 出现某部官员这种情绪的背景不包括 D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部分官员的闭目塞听,盲目自大。 C,中国原有天朝体制。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C 签署该文件的中国皇帝是 A,乾隆 B,道光 C,咸丰 D,光绪 8、“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出于巧矣。” ——《资政新篇》1859年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第 170页 这里的“花旗邦”是指 B A,England B,American C,Dutch D,Russia 9、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編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全备,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有何影响? C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因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沒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10、右图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开始出现于 B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1、晚清一位大臣经历了对外战争的惨痛经验,因而主张购买洋炮、洋船,他认为“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可是皇帝却斥责他“一片胡说”。请问:这位大臣经历的是那一次战争? A A、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战争 12、清朝的时候,某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了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

文档评论(0)

ljxma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