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核病(最终
现 状 结核病目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其患病率及死亡率仍高。 结核病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减少其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呈快速上升。 全世界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病 活动性肺结核2千万人 每年死于结核病患者可达300万人 全球有130万结核病儿童,每年约40万-50万小儿死于结核病。 95%结核病患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002年WHO公布全世界22结核病高发国家,我国列于其中。 1995年WHO提出新的“WHO结核病控制战略”即“控制传染源”和“直接督导治疗+短程化疗”(directly observed short course,DOTS 1997年将3月24日定为世界结核日。 结核分枝杆菌 分型:4型:人型、牛型、非洲型、鼠型。人型和牛型是对人类致病的最主要的两型结核杆菌。非洲型甚少,鼠型对人不致病。 transmission 2.消化道传染:大量结核杆菌或少量反复进入,通过消化道进入肠壁淋巴滤泡形成病灶,构成感染。 常见的传播源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的亲属、保姆、邻居,尤其是哺乳期母亲患开放型肺结核。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是结核分枝杆菌和宿主两个互动的过程,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和宿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构成结核病免疫过程的两个方面。 宿主杀灭结核杆菌的途径 (1)巨噬细胞被激活,杀灭细胞内感染的结核杆菌。 (2)负载结核杆菌、呈非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被溶解,消除有利于结核杆菌生长的细胞内环境,使结核杆菌停止繁殖。 结核菌的免疫反应 目前对结核病免疫反应的认识包括以灭菌为中心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和以组织坏死为特征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1)结核病的保护性免疫:宿主对结核杆菌的某些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抵抗、抑制并最终解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保护性免疫由细胞免疫介导。 TB—巨噬细胞---CD4T细胞---细胞因子如IFN-r—激活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CTL(CD8+)的活性—产生氧自由基、氮、溶酶体等-消灭结核菌。随后巨噬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和朗罕巨细胞,与周围环绕的T淋巴细胞共同形成结核结节(肉芽肿)。病灶局部积聚的活化巨噬细胞越多,宿主杀灭结核杆菌的能力越强。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结果是在感染部位形成肉芽肿,当细胞免疫力不足时,结核杆菌可通过巨噬细胞经淋巴管扩散到淋巴结。限制结核杆菌的感染,阻止扩散。为防止复发,一些致敏T细胞进入记忆免疫。 (2)结核病的迟发变态反应:结核杆菌的某些抗原可诱发宿主的免疫应答,造成宿主过量菌负荷、组织坏死和临床症状显现,称迟发性变态反应(DTH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或免疫病理学。 小儿对结核有普遍的易感性。其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的毒力、数量和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细胞免疫的强弱。当机体感染结核病后,会产生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 总 结 ◆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是机体对结核菌及代谢产物产生的Ⅵ型变态反应,引起细胞坏死及干酪样改变,甚至形成空洞。 ◆机体初次感染结核杆菌4-8周后,即可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同时获得一定的免疫力。结核变态反应和免疫是同一细胞免疫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表现。 总 结 ◆保护性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与结核病的关系:自然感染结核杆菌和接种卡介苗后,小儿可产生免疫力,同时出现变态反应,表现为结核菌素反应阳性。一般认为中等度的变态反应时动物的抵抗力最强;变态反应过弱说明机体反应性差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过去,尤其当病灶内结核杆菌量多和毒力大时,变态反应加剧炎症反应及组织破坏和损伤,局部结核病灶发生干酪样坏死,可为结核菌播散创造条件。 ◆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可获得免疫力,90%可终生不发病,5%因免疫力低下当即发病,即成为原发性肺结核。 北京儿童医院1982年调查 101例结核病小儿结核病(其中有36例为结核性脑膜炎)作了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型,发现HLA-B35与结核病密切相关,其相对危险性达7.38%,而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相对危险性高达15.21%,即具有HLA-B35抗原的个体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性比无此抗原的个体大7倍多,发生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能性大15倍多。 1997年又利用PCR-SSOP方法进行了小儿结核病与HLA二类基因HLA-DRB1、DQA1及DQB1等位基因关联的研究,发现DRB1-1501是各型结核病的易感基因,此研究结果与印度对成人结核病的结论一致,从免疫遗传学角度证实了人对结核病的易感性与遗传因素有关。 病理变化结核病是一慢性炎症,具有增殖、渗出、变性三种基本病理变化。 上述三种病变常同时出现在结核病人的肺组织上,只是由于结核菌与机体状态的不同,病变的性质可以一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