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空间发展史中国现代建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方空间发展史中国现代建筑

東方空間發展史 中國現代建築 4980Y016 蕭宇辰 4980Y038 崔可嬛 目錄 台北車站第一代介紹 台北車站第二代介紹 台北車站後車站介紹 台北車站第三代介紹 台北車站臨時車站介紹 台北車站第四代介紹(現代) * 台鐵台北車站 第一代台北車站- 於大稻埕市街南側,於1891年隨著分別往新竹與基隆的鐵路相繼通車而啟用,為一座歐洲式棚式車站。日本統治台灣後,第一代車站持續使用至1901年8月25日,同年10月房舍租給「汽車會社」作為工廠使用;1908年拆除,但保存屋頂的鋼製屋架。鋼製屋架的24組鋼梁鉚接組中,有11組於1909年成為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北工場油漆工場屋頂的鋼製屋架,另外13組也成為客車工場屋頂的鋼製屋架;1939年,台北工場遷至松山後,油漆工場與客車工場皆改作為辦公室;戰後,原油漆工場於1950年拆除,原客車工場則改作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禮堂(闢建市民大道時拆除4組鋼梁鉚接組),禮堂剩餘部分已經被列為古蹟,正在進行修復工作。 第一代車站於1908年拆除後,大稻埕停車場於同年遷至此地。該站原先於1902年2月1日在此地西南方的淡水河邊設站,專營貨運;同年6月1日起兼辦客運;1903年成為淡水線鐵路發車站。1908年遷至第一代車站舊址,並且原地新建日式木造車站;1916年8月17日改為貨運站,客運由同日啟用的北門乘降場接辦;1937年12月1日樺山貨物驛落成後,大稻埕停車場廢止。 第二代台北車站- 為配合鐵路改線、市區改正計劃與考量日本人需求,將車站位置向東移至台北府城北側城牆(後來城牆被拆除,改築為「北三綫路」,今 忠孝西路)附近,車站正門開在「表町通」(今?館前路),並與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遙遙相立。 帶有文藝復興風格的第二代車站,於1901年8月25日隨着淡水綫通車及新竹至基隆鐵路改線完工而啟用(當時稱為「台北停車場」)。隨後並於1908年,在第二代車站斜對面興建當時以設備高級著稱的台北鐵道飯店(1945年毀於美軍空襲,現址為新光摩天大樓)。 原本台北車站也兼辦貨運,但在樺山貨物驛(戰後改名為華山貨運站,已經廢止)於1937年12月1日落成後,貨運又隨之停辦。 後車站- 1923年3月6日,另外興建於車站內軌道區北側,規模較小的台北後車站(當時稱為「裏台北驛」)啟用,取代同日停用的北門驛成為淡水線鐵路的新端點站,並便利當時聚居於大稻埕的本島人(即台灣人)進出車站。 1989年9月23日,具有特別建築外貌的台北後車站突然被火燒燬。這個後車站於1988年隨著淡水線鐵路廢止而停用,原址附近的市民大道與太原路口,現在設有後車站紀念廣場(2001年9月落成),該廣場上佈設了一座簡易月台,陳列由台鐵提供的淡水線單節柴油客車。 第三代台北車站- 由於原有的前站空間不敷使用,因此自1939年起原地改建為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方塊型水泥建築(第三代車站,1941年落成,當時改稱「台北驛」),內部可用空間也因此增加不少。此外,1930年從民營收歸市營的公車,也以台北車站作為路線的主要端點站之一。 戰後,第三代車站持續留存使用,並於1977年南港調車場落成後,利用前站與後站間,原本的客車場用地增建兩座月台。由於位處市中心,過去公路局長途客運(現在的國光客運)的台北總站即位於前站兩側,加上行經車站附近道路並設站的市區公車、短程客運路線越來越多,大台北地區最大交通轉運站的地位因此逐漸確立;車站建築也成為台北市的交通地標,以及許多北上旅遊、工作或求學的中南部民眾對於台北的重要印象。 進入1980年代之後,隨著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第一階段工程啟動,第三代車站面臨被拆除的命運。1986年2月24日,在完成最後一次春節疏運任務後,第三代車站正式停用,並自3月1日開始拆除。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