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景教学法在高校书法专业教学中应用
情景教学法在高校书法专业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活动,产生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校书法专业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继承和发展书法这门传统艺术的重要舞台。在高校书法专业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较好教学效果。
一、以经典文本展示情景
这个阶段是教师通过经典文本的引入,把学生带入故事情景之中,使其在学生脑海里形成表象。即让学生通过熟知书家背景及作品内容,达到对作品的技法特征、艺术价值更好的理解。
以颜真卿所创作的《祭侄稿》为例,首先选取《祭侄稿》范本(好的影印本),给学生介绍颜真卿传略。知道颜真卿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锐意求法、卓有成就的书家,并自创“颜体”。我们可以通过颜真卿行书作品《祭侄文稿》中雄浑苍劲的美学风格,联想到其人的气质与性情。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者,如也……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紧接着介绍这件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祭侄稿》全文共234字,23行。其情流露,无意于书,心手两忘,自然天成,全卷浑然一体,点画精绝,是中国书法中不可多得的杰作,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又称《祭侄季明文》,颜真卿时年50岁书。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全家参与平叛战争,他的堂侄颜季明不幸以身殉国,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三日,颜真卿满怀义愤,挥笔写下祭文《祭侄稿》。
同时,为了重现历史语境,可选取历史上对《祭侄稿》评价的代表性语录与学生分享。这主要分为题跋与文评两种。其中题跋主要有宋代陈深,元代张晏跋、鲜于枢、陈绎,明代文征明、清代王顼龄等人;文评主要集中在宋代董逌、明代项穆、清代吴德旋等人的著述中。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复印资料的形式发放给学生。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日益更新,各种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诸如网络、视频、音频等设备的应用,正在不断丰富我们的课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生动的画面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的幻灯片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景中更好地理解作品。这部分主要对作品的点画线条与空间构成进行分析讲解。
首先,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汉代蔡邕在其著述《九势》中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颜真卿以楷书著称于世,其楷书法度谨严,致使其行书点画线条浑厚,力含其中。其次是节奏感,《祭侄稿》线条节奏随着作者的思绪而不断改变。开始时线条沉稳、含蓄,笔画断开,随着连笔增加,速度加快,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再次是立体感,《祭侄稿》是颜真卿所撰祭文的草稿。作者行文时的心情沉重,随着文章的展开,作者逐渐陷于抑制不住的悲痛中,不能自已,删改、涂抹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线条到块面,既富于变化又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效果,但这一切都是作者在十分自然、无意于书的状态下完成的。
空间结构与“行气”是整幅书法作品的精神面貌所在。《祭侄稿》更是如此。第1至12行,在极度悲愤的心情下,作者不可能估计笔墨技法,只有一任真情倾泻。卷首几行,书写时心情沉郁,线条稳缓,当写到季明身世时,想起死去的骨肉亲情,激动得笔不从心,错字、圈改逐渐增多。14至16行,写到土门之战时,“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十六字,悲恨交织,心潮起伏,线条由细到粗,再由粗到细。第16、17、18行“天不悔祸,谁为荼毒”以下3行无可奈何的哀叹,用笔加快。第19行至卷尾,写到侄儿季明壮烈殉国时,作者再也无法控制笔墨,字一错再错,圈了又圈,姿态离奇,点画狼藉,到了尾端“呜呼哀哉”几字,点画变得纤细,似乎抒发了绵绵不绝的哀思。
三、现场示范情景互动
在示范前,笔者首先通过播放名家临摹《祭侄稿》视频,使学生先体会临摹优秀作品的全过程。然后分三个阶段对作品进行临写及解读,即基础阶段(对临)—提升阶段(背临)—高级阶段(意临)。通过现场临写,结合之前讲解该作品的线条、行气与章法,触类旁通,延伸讲解今后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在基础阶段,要求学生熟读作品,经典语句尽量背诵,书写必须规范,同时注意其章法和气韵,如字距和行距变化,线条的形态变化,笔画的长短、肥瘦,笔力的轻重缓急,用墨的干湿等。并进行等大临摹,甚至有时候要求其纸张、毛笔与原作尽量接近。
背临阶段必须是在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对原作的字形、空间关系有充分了解。这一阶段相对自由,可先选取某一两行或分几行进行背临。注意用笔、结构和神态。在对《祭侄稿》的意临过程中,为了尽快让学生进入到那种悲伤的情景之中,在书写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