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教西部散文《一棵树》
我教西部散文《一棵树》一、导入新课
前一阵子,我们学习了一篇散文《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两只鸟”告诉我们:年轻人应该拒绝啃老,学会自立自强;人类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学会跟大自然和谐共处。
在春天里,我们观察两只鸟;在四季里,我们继续仰望天空,不只是观察两只鸟,还要观察两只鸟栖息的那棵树。
二、授课流程
师:尚建荣的《一棵树》如此简短并且看似简单,它凭什么获取西部散文“新锐奖”?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它的手法丰富,运用了对比、拟人、夸张等手法。
生:它的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生:它的立意高尚,批判深刻。
师:显而易见,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本文属于哪一种类型?
生:借物抒情。
师:借物抒情的文章的基本手法是托物言志。那么本文“托何物?何以托”?
师:“树”是如何向四季表白的?作者又是如何概述“人”的?
生:本文是托“树”喻“人”,描摹了“树”用花朵、叶子、果实、根部等形式对四季的“沉默”的表白方式,鞭笞了“人”的撒谎、自私、势利、浅薄等劣根性。
师:这篇散文“言何志”?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文眼。
生:本文的文眼是“人是该学一学树了”。
师:人应该学习树的哪些品质呢?
生:低调,深沉,谦恭,奉献,坦诚,包容,团结。
师:本文的作者就是借“树”抒情,赞美了“一棵差一点儿就完美”的树(一片森林),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攻击、伤害、捉弄等不健康现象。
师:张志公先生说过,文本阅读就是在文本里走几个来回。刚才我们整体感知了《一棵树》,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这篇散文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师:那么,这篇散文又是“如何言”的呢?请大家一起来研读课文第1、2、3、6、13—20等段落。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下第1段。
师:第1段的语言倒不见得如何美,有两个词语倒是值得咀嚼一下。“永远”?“的确”?
生:说明毫无例外,千真万确。
师:树用沉默的方式告诉人类什么做人的道理?
生:沉默是金。
师:老师还想到了“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等等字眼。
师:现在老师来范读一下第2段,请同学们准备鉴赏相关的字、词、句。
师:“你能像一棵树那样用甜美而馨香的语言”中“甜美而馨香”指的是什么?
生:梦幻一般的花朵。
师:人能不能“使季节陶醉或让鸟儿唱个不休”?
生:不能。
师:请同学们齐诵第3段,继续赏鉴相关的文字。
生:“对于一棵大树,你看,我们往往只注视它顶天立地的英姿,而忽略它一片叶一根枝慢慢长大的过程。”这句话说明人类往往只重视事情的结果,轻视事情发展的过程。
师:是啊,我们现在的社会太急功近利了,人们都想坐享其成,名利双收。
生:“有一天,当你背过身走了很远很远的路而感受到身心疲惫时,在你随意间的回头一望中,你终于看清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一味地追名逐利,随波逐流,要及时“回头”。
师:是的。辛弃疾有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的一生中,要追逐的东西很多。其实,有许多东西并不在人堆里,而是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人类要学会树的静默和冷凝的精神,不要一味地逐大流。
师:作者喜欢用“在晚霞中”“在晚风中”等修饰性词语,想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生:凄凉,凄美,以此表达作者失落和失望的心态。
生:人不仅要学树的静默,还要学会思考。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假如只是静默而不作思考,也于事无补。
师:同学们看老师站在这里像一棵树吗?(笑)我自己看着不像,倒像“一棵草”。但是老师虽然没有树的挺拔,却有着树的精神。(笑)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诵读第6段,大家一起个性解读这段文字中的精彩语言以及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生:“透过一片树叶的脉络,你可以看到江湖河海”,夸张手法,告诉人们“以小见大”的道理。
师:老师送你们一个词语“见微知著”。
生:“我们就能让黑夜之梦在天亮前找到回家的路。”“黑夜之梦”指人在生活中的忧郁和沧桑;“天亮前”写出了黑夜之梦的特性;“找到回家的路”是指人找到了归宿,找到了精神家园。
生:“一棵树,一片森林,它的静默足以让一个人听见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喧嚣和轰鸣。”“喧嚣和轰鸣”是指人的种种急功近利式的想法和行动。
师:老师范读13—20段,请同学们体悟第14、15、16段三个“一字短语”,讨论“似乎可能又似乎不可能”。
师:为什么不鼓掌?(笑)(学生鼓掌)
生:可能,这要看不同人的心态。
生:既可能也不可能,要看具体的情形。
生:既可能也不可能,要看具体的人。
师:可能;不可能;既可能也不可能。分析都对,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标准答案会害死人的。(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BSL-2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ppt VIP
- 电动机控制实践教学教案.pdf VIP
- RS Components 电工电料 电流互感器 CMS2050-SP7 使用说明.pdf VIP
- 液压油缸的初步知识与装配.ppt VIP
- 弯曲零件展开料长的计算.docx VIP
- 大一新生班干部竞选演讲稿【课件】.pptx
- DL_T 5754-2017 高清版 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质量检验评定规程.docx VIP
- 2025年低压电工证(复审)考试笔试试题(600题)附答案.pdf VIP
- 2024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