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仕女画技法特点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仕女画技法特点解析

早期仕女画技法特点解析中国仕女画,六朝以前总体上追求窈窕纤丽;唐代则尚丰腴之美;宋人又渐趋纤秀;元人一反宋人追求唐人意度,面部较为丰满,体态则不及唐人,尚古意;明、清则尚媚瘦之病态美。人们追求的美因时而异·画家们也与时但讲,创造出各种技法再现女性的美丽。 古画皆略线条为主 1949年春,湖南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龙凤人物图》,震动了考古界和艺术界,这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一幅仕女帛画,也是最早的一幅帛画。作品虽然简略,以墨线勾勒为主,仅于唇、袖略施朱色,线条之运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过多的变化,但无疑代表了早期绘画的总体技法面貌,确立了以“线条”为主的造型观念,这与西方绘画以体积、解剖结构、光影为造型手法的观念拉开了差距。 “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卫协是西晋画家,而“古画”则是指汉代之前包括汉代的绘画。总体上,汉代仍然延续了以线条为主的造型观念,在人物细节的深入刻划方面,并无实质性的进展。这是受汉代士大夫“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影响,视绘画等为“雕虫小技”,在人物画创作上,形成了豪迈粗犷、以表现人物动态、神态为主的风格。 西汉壁画《赵氏孤儿图》就是其时代表作。人物以墨线出之,粗枝大叶,寥寥可数,衣纹转折处,几乎呈圆孤、平行状,而五官,有如漫画,更有甚者,如赵氏之五官,根本不予描绘,只留空白。当然,这不是故意漏掉的,是汉代绘画包括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共同时代风格。同样,人物的表情并不是通过准确的五官及结构的细致刻划得以表现,而是通过夸张的动态,如赵氏端谨拄杖的沉默,老者转头侧视的专注,通过变化不大、拙朴而飞扬的线条,将他们各自甜酸苦辣交织于心中的复杂心态淋漓尽致地展示无遗,可谓神采飞扬,惟妙惟肖,是一种粗犷的气势美与神态美,与《说唱俑》中人物挤眉弄眼、说到得意处的投入神情,《马踏匈奴》勇往直前、势吞山河般的气概,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晋南北朝:“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历史走进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风向有了明显转变:如果说“古画”以直叙故事内容为主,追求人物整体的动态气势美,而魏、晋则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为尚,这与魏、晋社会文人从强烈的入世热情转向对个体人生、宇宙的出世关怀有关。总结这个阶段的成就,不能不谈“画家之祖”顾恺之。 顾恺之格外注重人品风韵,他指出,要画出高士张道陵的仙风道骨,应突出人物的瘦削骨架,而不能有肥头大耳之俗态,眼神需淡泊含蓄,有宁静致远之感,与人物通透人生、宇宙至理之身份相配;要画出谢鲲的山林志趣,应当把他置于高山流水之间,即注重环境与人物品格的关系。 顾恺之根据曹植文学名篇描绘的《洛神赋图》正是此观点的大力实践。随着情景的展开、铺叙,如洛水之滨、长柳高冈、秋菊芙蓉、高松旭日等不断变景,洛神甄妃或忧郁、或欢喜、或激昂,可谓情景交融,抒情性极强,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浪漫的爱情题材的代表杰作。 与汉代粗枝大叶的风格不同,顾恺之强调细节刻画与传神的密切关系,具体来说,要注重人物五官结构的准确性,头部、脸部比例,五官的长短、宽窄等要素的精准与否,而尤其重视眼睛的表现,他总结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当时无锡方言)中。” 在绘画技法上,顾氏开创了与其美术理论般配的“密体画风”,即仍以线条穿插为主要的造型手段,而造型细致严谨。线描精细紧密,世称“高古游丝描”,如春蚕吐丝,有行云流水之美感。 试看《洛神赋图》等,虽为后世摹本,但极好体现了“密体画风”诸技法特点。图中人物形象突破了传统侧面人物法,有全侧、半侧、多半侧和正面,姿态各异。结构已是具体而微的了,极尽刻画之能事,如发髻之丝丝入扣,衣冠转折穿插之细密,甄妃所持之珮玉、所剩六龙云车、梳妆女子之镜子、化妆品等道具之精准,仕女眼神等等细致刻划,明显地与“古画”拉开了距离。在线条运用上,都以典型的“游丝描”出之,线条匀细如一,行笔流畅自然,富有韵律感,用来表现仕女的裙带飘舞,都十分得体。这种“游丝描”具有婉约高古、宁静淡远的韵味,再加上画家突出强调眼睛的传神细谨刻画理念,造就了千古以来最为哀婉凄楚的美人“洛神”。 大唐五代:“吴家样”和工笔重彩 唐代绘画辉煌灿烂,是魏、晋之后的又一高峰。在线条运用上,开创了与顾恺之“游丝描”相对的另一基本线法,即“兰叶描”,使得线条的丰富表现力最终得到根本性的拓展与奠定。在用色上,进一步继承传统线描加设色的方法,创造了“工笔重彩”法。而五代开创“默识心记”法,是为肖像画法之雏形。 “笔所未到气已吞”。这是大文豪苏东坡对创造“吴家样”的“百代画圣”吴道子的评价。 “吴家样”的技法成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人物形象,完全摆脱了外来西域人胡貌梵相的宗教画法,而以唐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模特儿。二,开创了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疏体画风”,发明了典型的“莼菜条”、“兰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