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素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涉农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素质

涉农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素质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是传媒高度关注的地方,“三农”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涉农记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站在船头的瞭望者”——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才能担当“三农”事业的代言人和捍卫者。笔者认为,除了具备一般记者所具有的扎实的业务功底外,涉农新闻记者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提高政策水平,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涉农电视新闻记者无论是在编人员还是聘用人员,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拥有高度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这样才能找准政治要求和专业工作的结合点,把政治思想灵魂贯穿和融化于电视专业新闻中。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背景下,涉农电视新闻记者要转换脑筋,更新观念,改变过去唱四季歌的报道方式,学会从宏观经济全局和社会发展规律上去观察、认识农业问题,学会从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通过现象认清本质,正确把握党和政府的宣传基调和报道方针。 比如,我们的记者在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就不能简单地“以农道农”,也不能以过去报道“新村”的模式来报道新农村建设,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新农村的报道,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报道对象,去伪存真,紧紧抓住城乡统筹这个关键性环节,紧扣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充分地宣传报道建设新农村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和新成效。 涉农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中,对于有关“三农”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要有所了解,比如土地政策、计生政策、交通法规、农村教育、合作医疗等,不能在党的政策和法律方面出现盲点或犯错误。另外,还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村规民约,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能因为一篇报道引起群众的不满或反感。 前段时间,我们商丘电视台《黄土地》栏目接到多个热线电话,全部都是要求表扬一位农村基层老中医的,说他的偏方如何神奇,治好了很多疾病,而且医德高尚,对于一些困难家庭不收费或者是收费很低。记者接到电话后,本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来到了这位中医家中,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位老中医很健谈,家里墙壁上挂满了锦旗。在场的群众对这位老中医也赞不绝口。不过记者通过深入采访了解到这位老中医并没有医师证和行医资格证,他的处方单基本上都是一些祖传的药方,虽然看好了一部分疾病,但并不具有代表性,记者凭着高度的敏感和责任心到卫生局咨询了有关情况,本着为广大病人负责的原则,我们最终放弃了这次采访。 拥有一颗爱心,关注农民疾苦 我们常说农民是衣食父母,是他们种地打粮供我们吃喝,是他们植棉纺纱供我们穿戴,他们一年到头勤劳耕作,不辞辛苦,过的却是相当贫困的生活,许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劳碌奔波一生,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由于政府的对农政策是索取得多,给予得少,加上工农剪刀差,很长时间农民的日子都不好过。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吃穿问题基本解决,但经济发展一直缓慢,发财致富相当艰难。个别家庭因病返贫,日子举步维艰;个别农民外出打工,累死累活拿不到工钱;个别农民小本经营,一不小心血本无归;个别农民子女求学却交不起学费……面对农民的种种不幸,涉农电视新闻记者绝不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几年来,《黄土地》栏目对弱势群体倍加关注,倾力相助。梁园区白云办事处尤庄村农民韩某的丈夫患病多年,花去家里所有积蓄,最后撒手西去。韩某看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哭得死去活来、天昏地暗。《黄土地》栏目播出专题报道《久病丈夫撒手去,债务幼子难韩某》。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看到报道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韩某家里慰问扶贫,许多市民踊跃捐钱捐物,大家齐心协力,帮助韩某渡过了生死难关。广大市民对电视台记者关注群众疾苦,及时发出报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拥有一颗善心,帮助农民致富 我们知道,农业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历朝历代,农民靠种田收入,只能维持温饱,稍有结余,就是丰年。如果遇上灾年,地里歉收,农民的温饱就没有了保障,更不要说结余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政府实行取消农业税,种地种粮给予一定的补贴,农民才真正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但在农产品价格过低,品种更新换代频繁的今天,只埋头于勤劳耕作,就让地里长出的农作物有可观的收入依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要想使农民获得好的收益,关键要做到三条:一是要及时传送给他们致富信息;二是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三是要帮助他们联系销路,打开市场。几年来,《黄土地》栏目加强与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水利局等涉农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通过《致富我先行》、《肖松送科技》、《王涛热线》等子栏目,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科技致富信息,讲述一些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并宣传报道一些致富典型。专题片《昔日打工仔,今朝牛经理》,讲述的就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