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馈感应发电机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 direct power control strategy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第26卷第4期 电力自动化设备 V01.26No.4
2006年4月 ElectricPowerAutomation A
Equipment pr.2006@
双馈感应发电机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
张俊峰1,毛承雄1,陆继明1,吴建东2
(1.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东方电机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建立了单机与无穷大系统相连的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数学模型,并以定子电压综合矢
量恒定为控制约束。提出了一种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励磁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仅需测量定子侧电
压、电流信号.简化了控制系统。利用该策略对并网双馈感应发电机有功、无功稳态调节特性及机
端三相对地突然短路的过渡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
控制.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关键词:双馈感应发电机;直接功率控制;变速恒频;空间电压矢量;数值仿真
301.2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往带来励磁控制模型精度的下降。文献『2.3]采用
0引言 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采用电流内环、
功率外环的双环控制策略.实现了有功、无功的解耦
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也称为交流励磁发电
控制,且控制的动态特性好。文献[4]在双通道下建
机.它在结构上类似于绕线式感应电机,定子三相
立了动态同步轴系的控制方程.实现了稳态解耦控
绕组接工频电网.通过静止变频器给转子绕组提供
制,文献『5]提出了简化的三阶模型。文献[6]提出了
低频交流励磁,可实现发电机有功、无功和转速的独
一种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励磁控制策略.该策略仅
立调节.该发电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进相
需要定子侧的电流、电网电压和转子位置角信号,避
运行能力:具有原动机转速变化情况下实现定子恒
免了矢量控制策略对定、转子量测量精度,实时性和
频的特性.即变速恒频发电能力。在风力发电、抽水
一致性的严格要求.简化了控制系统。
蓄能.提高电力系统稳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正
本文主要结合文献『7.8]中提出的直接功率控
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已有不少文献应用矢量控制技术研究了 制策略对双馈发电机进行了理论和仿真研究.建立
了单机与无穷大系统相连的双馈发电机的数学模
双馈发电机的有功和无功解耦控制。文献[1]采用
型.并在此数学模型上运用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进行了
基于气隙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推导了双馈发
仿真研究。
电机稳态下的有功、无功解耦励磁控制模型,但由于
在推导中忽略了定子漏阻抗和转子漏感的影响.往
1 双馈发电机数学模型[9-m]
收稿日期:2005—06—2l;修回日期:2005一10—19
基金项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双管型直线感应电机工作性能计算与仿真分析 calculatio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 for double-tube linear induction motor.pdf
- 双管正激变换器并-并和串-并组合式的研究 study on double tube positive stimulation convertors of parallel-parallel and serial-parallel.pdf
- 双回交流线路采用2分裂大截面导线的方案 application of 2-bundle large-section conductors in double-circuit ac transmission lines.pdf
- 双回耦合输电线路的零序参数在线测量 online measuring of zero-sequence parameters for coupled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pdf
- 双环电极大气压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uble-wrapped electrode induced atmospheric pressure helium plasma jet.pdf
- 双回线无通道集成保护的实现方案.pdf
- 双基数链算法计算tate对的一种改进 refinements of double-base chains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ate pairing.pdf
- 双级饱和磁控svc补偿电铁牵引不平衡负荷的研究 study of compensating three-phase imbalance of electrization railway power based on the mcr with two-stage iron core.pdf
- 双机械端口电机线性解耦控制 linear decoupling scheme for dual mechanical port electric machines.pdf
- 双级矩阵变换器的自抗扰闭环控制 closed-loop control of two-stage matrix converter based on auto-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pdf
-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终端滑模控制研究 research on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double-fed wind power system.pdf
- 双馈感应电机稳态无功出力范围的优化算法 optimization model for steady-state reactive output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s.pdf
- 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在电网频率变化时的响应特性分析 analysis of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as the network frequency changes.pdf
- 双馈感应发电机低电压穿越后机端高电压现象分析 analysis on the terminal high voltage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after occurring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pdf
-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分析与仿真研究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ree-phase short-circuit current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wind generator.pdf
-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故障穿越特性及其控制 studies on fault ride-through and its control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s in wind farms.pdf
-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强迫功率振荡的频域分析法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of forced power oscillation induced by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pdf
-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复合频率控制策略研究 composite frequency control strategy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nd turbines.pdf
-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状态监测方法综述 overview of the condition monitoring method for doubly-fed induction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pdf
-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实现lvrt仿真研究 simulation research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wind generator to achieve lvrt.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