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丽瓢虫的初步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丽瓢虫的初步研究

日本丽瓢虫的初步研究 吴 次 彬 (四川大学生物系) 日本丽瓢虫Callicaria superba japon Tao),是这两种害虫的重要天敌。笔者于1979— 1980年曾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 性作过一些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 、 形 态 特 征 成虫 体长10— 11.5毫米,宽约9.5— 9.9毫米。卵圆形,背面半球形隆起,光滑无 毛。头部褐黄色,具稀疏的粗点刻;复眼黑色,肾形;触角11节,褐黄色;唇基宽带 形。前胸背板褐黄色,近基部有两个椭圆形黑斑;小盾片黑色,短三角形;鞘翅褐黄 色,各有7个黑斑,鞘翅缘折黄色,近基部1/3处有一黑色或黑褐色斑。腹部腹面中部 黑色,雌虫稍浅,雄虫深黑,唯1— 4腹节侧缘及腹末褐黄色,雄虫第6腹板后缘微内 凹,雌虫第6腹板后缘圆突。足褐黄色,腿节和胫节具沟状构造,爪有基齿。 卵 杏黄色,梭形,两端尖中部宽,长约2.2毫米,宽约1毫米。 幼虫 体纺锤形,后胸和腹部第1— 2节最宽,向前向后依次变窄。头部近圆形, 头盖缝U形,缺中干。前胸较长,为中、后胸总长的2/3,背盾沿背中线分为两块;中、 后胸背板长度约相等,各有两块比前胸背板小的背盾,背盾两侧各有瘤突一个,侧缘后 部各有圆锥形瘤突一个,胸足细长。腹部1— 8节各有圆锥形瘤突6个,横列于各节中 部,第9腹节圆锥形背部无瘤突,第10腹节背面不可见,肛门外翻形成吸盘,帮助行动。 1— 3龄幼虫体淡褐色,背盾和瘤突及第9腹节黑色。第4龄幼虫体杏黄色,头部有4 条黑色纵纹,胸足黑色,胸部背盾上有黑色斑纹,第9腹节背面黑色,胸、腹部的瘤 突同体色。 幼虫体长:1龄5 — 6毫米,2龄6— 7.5毫米,3龄8— 10毫米,4龄12— 13毫 米。 蛹 卵圆形,体长约10毫米,宽约8毫米,褐黄色,背面隆起。头部下埋,为前胸 背板所遮盖;复眼、触角、口须黑褐色。前胸背板上有6个黑斑,前翅有黑斑3个;中 胸较小,上有两条斜置的“一”字形细黑纹;后胸背板上有两个大黑斑。腹部背面可见8 节,第2腹节背板上有4个黑斑,第3— 6节背中线两侧各有一大黑斑,第3腹节背面 1 近侧缘处也有大黑斑,1—4腹节侧缘各有一指状突起。 二、生物学特性 此虫以成虫越冬,3月下旬出蛰,飞向白蜡树和女贞树上活动,捕食卷叶绵蚜干母 及其产出的若蚜。出现不久即行交配,一生有多次交配的习性,据饲养观察表明,交配 次数与产卵量和孵化情况无关,一次交配之后储存于雌体受精囊内的精子基本可使产下 的卵全部受精。但未受精的卵不能孵化,产下不久便干瘪。交配后一周左右开始产卵。 卵产于叶上或卷叶绵蚜所形成的卷叶内。卵竖立,互相紧靠形成块状,每个卵块最少2 粒,最多46粒,一般20—30粒左右。间日或间几日产出卵块一个,个别也有一天先后产 出两个卵块的。产卵期22—39天。一头雌虫最少产卵107个,最多351个,一般200余个, 见表1。 卵产下后经一周左右孵化。近孵化时透过卵壳一侧可见到方格状黑纹。同一卵块的 卵粒孵化较整齐,多于数小时内孵化完毕。孵化率高,几乎全部均能孵化。孵化时,以 上腭咬破卵壳而出。孵化后多群聚于卵壳上,经数小时后始分散觅食。1龄幼虫食量较 小,不能食尽寄主,仅将寄主体壁咬破,吸吮体液,遗弃残壳。2龄以后可咬食卷叶绵 蚜幼龄若蚜。3龄以后一天可捕食2个以上卷叶绵蚜。4龄时一天最多可捕食卷叶绵蚜 27个。从3龄以后随着体躯逐渐增大,食量也相应渐次增多,特别是4龄时,食量逐日 剧增,见图。 表1 日本丽瓢虫产卵情况 产卵历期 虫 号 产卵开始日期 产卵结束日期 (天) 产卵块数 产卵粒数 1 1980.4.9 1980.5.12 33 7 107 2 1980.4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