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蜀相教师案
学习目标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来源:学|科|网]重点1、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
难点? 杜甫,字_________,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_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__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___”。
《蜀相》是诗人经历了坎坷后,弃官入蜀,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_的缅怀,抒发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慨叹。全诗情景交融,深挚悲壮。杜甫的诗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风格特点。
预习
训练案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熟记全词;拓展升华,提高鉴赏力。[来源:学科网ZXXK]? 武侯庙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①、“莫将成败论三分”一句与《蜀相》中的哪一句意思较为接近?从意蕴看,哪一句内涵更为丰富?请作简析。
明确:“ 出师未捷身先死”。
第二问,答案不求一致。一般说来,杜诗这一句内涵更为丰富,因为除了交代史实外,还含有惋惜、痛心之感,而“莫将成败论三分”更侧重客观的评述。
②、“南阳祠宇空秋草”一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含意一样吗?你认为这两句诗哪一句写得好?请说出理由。
明确: “南阳祠宇空秋草”是“空剩”,“隔叶黄鹂空好音”是“空有”,答皆“空有”也对。杜诗中的“空”所营造的意境更为丰厚。[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隔叶黄鹂”与“映阶春色”呈现了一幅盎然春意,但作者感受独特: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而好音无人来听,更具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其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较“南阳祠宇空秋草”更胜一筹。
③、清人沈德潜说自古以来咏诸葛亮诗中以杨慎《升庵诗话》所引《武侯庙》诗“为最”,“情韵声律,无不合也”(《明诗别裁》),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将杨慎引诗与杜诗进行比较,说说二诗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不同意。杨慎的引诗的确“情韵声律,无不合也”,似乎无可挑剔。但《蜀相》也情韵声律,无不合也。)
(在内容上,也充分肯定、赞扬了诸葛亮的功绩。在这些方面,似乎与杜诗并无多大不同。但还是逊了一筹,它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这主要与杜甫、杨慎引诗作者的不同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感情有关。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杨慎引诗作者不可企及的。)(艺术上都有借景抒情。而《蜀相》好音无人来听,更具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武侯庙》有客观评价。其他的手法略
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分析意象,把握主旨,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
2、学习作者突出的抒情手法;
3、落实并总结诗歌鉴赏方法[来源:Zxxk.Com]
学习重点难点?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 (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 (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朝廷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