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解题密码”.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词鉴赏“解题密码”

本题题干中的“三重密码”: 1.“哪种”——只需答出一种手法 2.“最后两句”——此手法应关涉两句话 3.“表达了什么感情”——此手法为抒情手法 符合以上条件的只有“对照(对比)”。 例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博学经史,工词章,隐居西山学仙。 问题1. 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怎样描写了四明山的特点? 答案: 第一问:写出了四明山山高而幽静的特点。 第二问: ①用侧面描写写出四明山的高 。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 ②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辨别下面题干要求,变化为更明确的提问方式。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2.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颔联是怎样描绘景象的? 3.这词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4. 这首诗写出深秋怎样的特点? 5.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 旧知回顾 抒情手法 突破训练: 下列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五指山》(丘浚)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 知合断魂。 ——《山园小梅》(林和靖) 当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淳熙八年(1181) 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闲居西岩。②偃蹇:高耸、傲慢的 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 词意具体分析。(6分) 学生答案:本词是情景交融,物我不分的典范。 首联“我”与青山似可交谈,青山也寄托着诗人高傲无人解的寂寞 情怀;颔联突显了环境的清冷,青山却“劝我溪边住”,显得有情 有意。颈联将我与山间明月融为一体,我高洁傲岸不与世人同流 合污如明月一般,尾联写我读《离骚》,暗指我也如屈原一般想 报效国家可是无人赏识,情景融合自然。 参考答案: ①物与我紧密相融。青山孤高傲岸,是我人格的化身。同时青山因天寒“劝我溪边住”,充满情意;明月高悬夜空,夜夜陪我听读《离骚》,二者都视“我”如知己,物我之间亲密融洽。(3分) ②情与景相交融。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营造了凄清幽独的氛围,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3分) 下列题干中有怎样的“隐语”?对你有什么提示作用? 1. 《访中洲》(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中,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的? 2.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3.王昌龄《送魏二》三、四两句诗(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1.侧面烘托。(2 分)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3 分) 2、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深厚,别有韵致。 其实,“代为之思”并非考生陌生的表现手法,只是有些考生或许考前没听说过这类名词术语,因而一时不知所云而已。冷静思之:谁代谁“思”?“思”什么?仅仅是“代”吗?答案不言自喻。按先景后情的惯用写法,送别绝句的三、四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可《送魏二》三、四句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领起,从对面生情,通过联想和想象为行人虚构了这样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风散雨收,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凉冷清,行人岂能安然成眠?即使他暂时恍若入梦,两岸“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 古诗词鉴赏题干中的 “解题 ” ——诗词鉴赏审题突破训练 密码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