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图腾-宗祠怀想.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的图腾-宗祠怀想

散文類入選-生命的圖騰-宗祠懷想 作者:蔡愛清 評語:敍事精當,情理兼具。 平時廟宇總給人肅穆不可褻瀆的莊嚴感,然而;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使然,座落於公廟前方的宗祠,總讓人有家的感覺,倍覺親切易近。 猶記每年冬至,宗親們在宗祠庭院席開數十桌吃冬的熱鬧場景,每逢此時,旅居異鄉的宗親爲了祭祖,無論遠近,總會在百忙當中抽空從四面八方攏聚過來,久客得歸,一解遊子贏繫著濃郁的鄉愁,而鄉親自是滿懷誠摯的熱情迎接遊子歸巢,鄉情似一罈醞釀多年的老酒般溢出濃郁的香淳,自是醉人。 關於宗親冬至日的祭祖活動係採輪值方式,每年計有五位宗親負責「做冬」事宜,其中一位「主祭孫」全權負責連絡其他幾位「當祭孫」進行商討籌備祭祖事項,關於祭祖和吃冬的繁複事宜須在冬至日之前準備妥善,這段期間的奔波之苦自不在話下,體力亦是過度透支的,雖是如此,大家仍是神采奕奕,不顯倦態,內心的歡愉溢於言表。 回首在早期貧困的歲月裡,吃冬是除了過新年以外最叫孩子們期待的一件事,至於「吃冬」的意義為何?或許好奇的小孩會問,然而得到的回答總是:吃冬就是在祭祖儀式完成後族人共聚一堂閒話家常嘛,小孩子問那麼多做啥!彷彿吃冬自古以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沒什麼理由和道理可言的,小孩便白挨了一頓罵。 直至成年後投入社會工作,看遍世間百態,體會了人情冷暖,方知宗親們吃冬的習俗是遵循祭祖儀式來緬懷慎終追遠的孝道,藉以聯繫宗親的家族情感,凝聚家族的向心力,免於親情的逐漸疏離。恪盡孝道和遵從倫理原是我宗族一本的族訓,是宗族的精神所在,如今我更深切感受到它的存在價值。冬至日祭祖、吃冬活動形同一條無形的線,串聯起一脈的血緣親情,使之延綿不斷。 遙想那段無知的童年歲月,總是恣意的爬上宗祠前的進士石碑玩耍,任憑涔涔汗水揮灑在先人的功績斐頁上,盡情的嘻鬧跳躍著,那時;沒有家族的刻意標榜、更無族訓的束縛,不用背負先人累人的盛名,就這麼肆無忌憚地在宗祠埕前嘻鬧追逐中慢慢成長。 時光荏苒,曾經;宗祠埕前的一對鮮紅耀眼的旗桿子在時光洪流的沖刷中褪了色,昂然佇立了二百多年的石碑亦不堪歲月的推擠而傾倒,一如先祖的豐功偉業、傳說事蹟已化成黃土一坏… 先祖蔡廷蘭是澎湖唯一的進士,曾以文人敏銳細膩的思維創作了澎湖舊八景詩:「奎壁雙輝列宿聯 天臺遠眺擬遊仙 香爐起霧凌霄達 西嶼落霞映水妍 夜靜龍門聽鼓浪 秋高虎井看澄淵 案山漁火如星斗 太武樵哥旪管絃」。想先祖也難以預料到此八景會成為日後澎湖的名勝景點,文人的筆觸亦能為地方開啟一扇發展觀光的大門? 以玄武岩和老古石疊砌建造的「進士第」故居是清朝道光年間先祖返鄉祭祖時依金門建築所仿造的,門楣上有著以玄武岩石雕刻「進士第」石匾,木門聯柱,左右各有松鶴圓窗及麒麟石堵,屬於文人的書香氣息流露無疑,早期的傳統建築與雕刻藝術之美由此得以窺見一二。 而今瞻望先祖故居,嚴重頹圮的建築,斷垣殘壁早已被雜草所佔領,大門兩旁的松鶴圓窗及麒麟石堵不知何時已然不翼而飛,關於傳統建築雕刻藝術之文物被宵小所盜取之事,在澎湖當地時有耳聞,臆測是一些愛好古文物收藏的「雅賊」知法犯法的不當行徑,盜取後遺留下來的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使得原已殘破的景象更顯得荒涼悽清,每每望及總不免黯然神傷,只怨我族人枉顧先人篳路藍縷所留下的心血累成,任其樑傾殘垣,荒廢成墟。然而就在文建會積極推動文資保護之年,蔡廷蘭進士第故居首當被有關單位列為指定保存的對象,雖被評鑑為「縣」的三級古蹟,但對於挽救故居的行動卻屢遭逢阻礙,有關單位曾極力展開勸說、協調,希望為搶救古蹟做最後的努力,但是儘管如此,最後仍在雙方無法達成協議和取得共識的前提下而作罷。 文人走遠了,風采已杳然,何物留予後世,唯有廢墟一處!怎不叫人感慨!宗親當真欲意如此?任憑故居被外界冠上「澎湖文化資產的恥辱」之名,依舊選擇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誠然有些宗親並非如此的冥頑不靈,食古不化,「進士第」故居存廢問題至今一直懸而未決,何不退而求其次,來談談宗祠吧!每年盛夏正值觀光盛季,興仁里的「蔡氏宗祠」就是景點之一,前來參觀瞻仰「進士第」的遊客絡繹不絕,而宗祠正是前往「進士第」的第一扇大門,儘管裡子(故居)沒了,門面總得要顧吧?於是宗親們終於和有關單位有了進一步的交集,並達成共識,宗祠埕前那一對褪色的旗桿再度在藍天底下以極盡耀眼的鮮紅直擎蒼天,石碑在二百多年後的今天再次挺起腰桿,以顯先祖表彰。 只是那桿子的紅,紅得太過突兀,紅得叫人心裡發慌,紅得太過於宣染的鮮豔亮麗,與先祖一生的淡泊名利、一身淡雅古樸的文人風采顯得如此的隔隔不入。我總想;原該褪給昔日歲月的風華,為何要強加於現在的光芒耀眼?很多時候,留與後代憑弔的事物,不在於重新塑造外表的新穎,而在於保留蘊含的內在精神,才是最值得珍藏的文化資產,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誠如宗祠前肅顏端坐的先祖銅像,儘管換上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