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司法实务 】
刑事证据运用 的几个 问题:
控辩审三人谈
张 军 姜 伟 田文昌
目 次
一、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和证据体系问题
(一 )刑事案件 的证 明标准 问题
(二 )如何理解“合理 的怀疑 ”
(三 )关于证据真实和客观真实
二、秘密取得的刑事证据的可采性问题
(一)秘密取得 的视听资料可 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
(二)要把秘密取得证据的违法性与证据 内容的客观真实
性区分开
(三 )只有秘密取得 的原始 的视听资料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三、行政执法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 中的使用 问题
(一)刑事诉讼中使用行政执法机关收集的材料要区分不
张军: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姜伟: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厅长、博士生导
师;田文 昌: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华全 国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 。
第 2 页
同情况
(二)证据材料经转化和法庭质证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三 )非法取得 的言辞 以外的其他证据材料可 以作为证据
使用
一、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和证据体系问题
(一 )刑事案件 的证 明标准 问题
田文 昌(以下简称 田):刑事案件 的证 明标准 问题很值得重视 。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将侦查线索和定案依据相混淆的情况。
在刑事案件侦查中,侦查人员不应放过一切可疑的线索,必须运用
合理推测 。如果不进行合理推测,就有可能失掉破案的线索和机
会。但一定要把合理推测和定罪的依据区分开。
张军 (以下简称张):侦查机关在取证时,要特别注意收集物
证。我们的观念应该转变,物证才是真正的证据之王,传统的所谓
证据之王 口供 ,是很容易发生变化 的。如果庭审中因相关物
证没有收集到,证明被告人犯罪的证据不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条第 项的规定,就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这等于宣告 了此
前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工作失败,也从诉讼程序方面表 明我国刑
事诉讼 的中心和重心在于审判 。
侦查机关执行刑事诉讼法 的第一步就是侦查犯罪嫌疑人,一
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 了强制措施,接下来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证
明其有罪,都是为了最终将其送上法庭。既然如此,侦查机关就要
知道法庭定罪需要什么 。法庭就是需要证据 ,实际上也就是用证
据为侦查机关、公诉机关的工作服务,为证明侦查和起诉工作的正
确性服务,这种正确性就体现在法庭上运用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
如果法庭没有定罪,就表明侦查和起诉工作是错误的,侵犯了被告
人 的合法权益 ,根据 国家赔偿法还得赔偿 。刑诉法符合逻辑和诉
讼科学的规定,把侦查机关的工作 中心和重心明确下来 了。在实
第 3 页
践中,许多同志往往就工作论工作,而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要达到
的 目的是什么 。侦查工作绝不是检察院一批捕就万事俱备,批捕
的条件是相对 的,案件最终还得到法庭上检验 。证 明被告人犯罪
的证据不足,就不能认定其有罪,法律上的结论就是被告人无罪。
这在修改后的诉讼法 中已有 明确规定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也一定
要转变传统观念,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证据不足就判轻些 “疑罪
从有 ”、“重罪从轻 ”。指控 犯罪证据不足 的责任在 司法机关 ,证据
不足必须宣告被告人无罪,如有新的证据可以重新起诉,绝不能仅
凭直觉、推测定案 。过去 ,这方面有过深刻 的教训 。
姜伟(以下简称 姜 ):我 同意张军 的观 点 。法庭 上主要 是用证
据证实案情,证据一定要全面,不能仅依靠 口供,要尽可能在案发
之后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