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与张秀民先生的一次见面
文津流觞·文津楼落成八十五周年纪念
记与张秀民先生的一次见面
陈红彦
2003年春,我与当时善本特藏部主任张志清、善本部办公室郑贤兰一同代表
善本特藏部去浙江嵊州拜访张秀民先生。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张先
生。之前每年,“张秀民”作为落款出现在“嵊州廿八都”寄给善本部的明信片
上,字不大,但工整有力。每年,“张秀民”也作为收件人出现在善本部寄往嵊
州廿八都的贺卡上。每到这时候,我们都深切感受到,在并不遥远的嵊州,有一
位我们尊重敬仰的前辈。
那次还有一项任务是到浙江古籍出版社联系工作,于是同是嵊州人的浙江古
籍出版社徐忠良社长,热心安排车辆陪同我们一起去了张先生家。
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廿八都,经过门前方形池塘,进入张先生家。
三间老屋, 环抱着一个不大的天井, 屋里光线很暗。尽管已是初春,天气却是乍
暖还寒,握着的张先生的手是冰凉的。老人家身上穿的还是过冬的厚厚的羽绒服。
见到我们,张先生显然非常开心,兴奋地介绍他仍然进行的学术研究,他的乡间
生活。对近两年国家图书馆给他的照顾,非常感激,时常站起来,去另一个房间
取出他写的东西。老人家有口音,有很多话无法听懂,但是他不用拐棍可以健步
如飞上到阁楼,不用花镜可以阅读无碍,说话依然思路清晰,仍然可以研究写作。
这着实让我们感叹不已。这一年,张先生已是95岁。
环视张先生家的布置,简朴,甚至可以说是凌乱破旧,不由得有些心酸。在
中国印刷史界,这是一位令所有人高山仰止的大家,却在耄耋之年过着如此清淡
甚至是清贫的日子。后来,我们知道,他把自己的工资和公家给予的几万元补助
大都给了乡里后学, 资助他们求学成才,自己无怨地守住这份清贫,清贫到写作
都是在七拼八凑的纸头上。
但在一个多小时的会面中,老人家的恬淡、安然。远离尘世喧嚣的淡泊清静
中,潜心学术,或许是他无悔的选择。
这次的近距离接触,使我从过去对书和论文的署名的认识,成为一种亲切的
34
文津流觞·文津楼落成八十五周年纪念
感知。过去的一切仿佛不再遥远。
1931年,北海西侧的国家图书馆文津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正是这一年,风华
正茂的青年学子张秀民厦门大学文学院国学系毕业,因中西印刷史研究的成绩,
获袁同礼馆长之邀,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馆员,并在这里工作了四十年。
张先生博学,并掌握多种语言,先后主持过编目和参考咨询工作。在留意到
向达翻译的美国卡特教授所著《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后,立志要写出
一部中国人自己的印刷史。几十年间,张先生着力收集有关版本印刷的资料, 誊
抄成70多本笔记,还利用工余、午睡和星期日, 翻阅了馆藏全部宋版书、《永乐
大典》、数千种地方志、诗文集、笔记杂着, 以及西文、中文版本目録学书籍。
七七事变后感国家危亡,研究印刷史无益,转而研究安南史。安南史研究作为他的
另一个研究专题,也取得了他人无法企及的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刷史研究重新成为张先生研究重点,并厚积薄发,
发表了数篇论文。在1971年退休回乡奉养老母之后,他依然笔耕不辍,在艰苦的
条件下,四处奔波寻访,补充资料,1984年,倾注张先生一生之功的《中国印刷
史》终于完稿,198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54 万字的洋洋巨著。这部
书为研究中国印刷史、版本学的必读书和必备的工具书,迄今为止仍然是最完备、
最有系统性的权威之作。这部划时代的巨著出版后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书中
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各个时代的刻书特点、刻书内容、版刻特点, 以及刻工、
印工的生活和事迹;书中与印刷有关的版画、年画、报纸、纸币、纸墨资料等,
让这部书成为有关印刷术的“最完备而系统的综合之作”。这部书可以说是我们
初识古籍版本、古籍目録和中国古代印刷史的入门书。今天再读这部书,眼前经
常会出现张先生在文津楼中穿梭的幻影,或许我们的办公室、书库、阅览室中都
曾经印有张先生的足迹,有他抄録卡片的身影。在敬佩张先生成就的时候,对那
个时代,能用工余、午睡和星期日, 翻阅另一个部门负责管理的馆藏宋版书、《永
乐大典》、地方志、诗文集、笔记杂着等心生更多的是羡慕和向往。今天消防安
防设施和完备的管理制度让古籍增加了更多的安全保证,但即便古籍馆本部门员
工都难以随时用书的状况,也会让今天有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