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餐桌礼仪-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第六章 饮食文化与餐饮礼仪 随着世界之间的融合不断的加深,人们之间的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餐桌礼仪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以饮食为载体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饮食的重要性,决定了在人类全部物质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一)饮食观念不同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体现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和价值观。 1、西方人视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手段,中国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吃,素来崇尚“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中国人把吃摆在何等重要的位置。儒家认为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孟子的仁爱思想就是在于让人们吃饱穿暖,以尽“仰视俯畜”之责。庄子认为上古社会最美好最值得人们回忆与追求的主要原因是“含哺而嘻,鼓腹而游”,这最能享受人生的乐趣。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中国人的方方面面都与吃紧紧相连,见面打招呼是吃了吗,骂人用饭桶,得意满足是吃香喝辣,生活艰辛是酸甜苦辣,(谋生叫糊口工作叫饭碗靠积蓄过日子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受人欢迎叫吃香受偏爱照顾叫吃小灶不顾他人叫吃独食没人理会叫吃闭门羹有苦难言叫吃哑巴亏嫉妒叫吃醋理解不透叫囫囵吞枣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广泛流传叫脍炙人口收入太少叫吃不饱负担太重叫吃不消犹豫不决叫吃不准干不成叫干什么吃的负不起责任叫吃不了兜着走。:“如前述把人称为‘口’,把职业称为‘饭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 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总之,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都可以吃,甚至连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也可以吃,如人们常说的“喝西北风”等。中国人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无论是喜事还是悲事,如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老人祝寿、晋级乔迁等,都要大张旗鼓的请客吃饭。 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饮食则被划分在第一层,即作为人类的最低级的需求,在此之上还有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由此可见,“吃”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就交际手段而言,美国《礼仪事典》一书中讲到这类宴请的目的时作了如下的总结:“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引见他人;建议或讨论某些想法。”从中不难看出,“吃”虽然重要,但是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的“使命”。 2、西方人重营养中国人重美味 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不同是“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 中国人食以味为先,东西南北的八大菜系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华饮食注重菜肴“色、香、味、形、器”俱全,对饮食的追求不仅是口味,而且是一种境界。中国人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炒、煎、炸、炖、煨、烤、爆、拌等,配料、调料的调和之味与食物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和交融,饮食达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境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以说是中华饮食的内在品质,但较少关注营养,中国人吃饭主要是为了吃味,而不是吃营养,营养价值不高但味道很好的东西,中国人仍乐此不疲,正是在这种讲究口味的动力下,烹调术才得以持续发展,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此可看出中国人追求的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西方则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在摄取食物时基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理解饮食的,讲究营养的搭配与吸收。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因为这个缘故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