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修改稿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修改稿课件

鉴赏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表现主题的方法 ;记叙(赋);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 记叙:如王昌龄《闺怨》 1。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描写: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议论: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直接抒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间接抒情:触景生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托物言志)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①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练习:鹧鸪天(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请从表达方式这个角度对这首词进行简析。;答案:这首写桂花的词,一反传统,以议论为主,称赞桂花“第一流”“冠中秋”,并且批评先贤忽视了它,为桂花抱屈。这首词,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可谓别开生面。;[例] ⑴遥看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⑷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⑸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⑻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⑼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⑽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⑾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⑿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2、铺排(赋 )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几句诗直接叙写刘兰芝出嫁前既学女工又读诗书,是个聪明能干而又有才学的女子,用的就是赋的手法。 ;3、衬 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 正衬,就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以宾衬主,以彼衬此。 例如: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就是用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或以好衬坏,或以优衬劣,或以喜衬悲,等等。; 1、以动衬静。例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衬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雅、宁静。 2、以乐景写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如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一、二两句极言春光融洽,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三、四两句写出了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流露出漂泊的伤感。;练习:《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3、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8、独怜幽草涧边生,尚有黄鹂深树鸣。 9、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规范答题  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

文档评论(0)

baa89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