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癫痫的影像学表现选读.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癫痫的影像学表现 一 小儿不同发育时期正常脑MRI表现 1 .在孕 24 周以前: ( 1 )仅见外侧裂雏形; ( 2 ) T1WI :皮质>白质; T2WI :皮质<白质; ( 3 )生发基质层与皮层灰质等信号; 2 . 24 ~ 28 周: ( 1 )发育较浅的脑沟(中央沟、矩状沟); ( 2 )脑干部分结构髓鞘化(内外侧丘系); ( 3 )丘脑和基底节髓鞘化; 3 .30 ~ 33 周: ( 1 )脑沟回数目进一步增多; ( 2 )部分岛盖发育; ( 3 )小脑蚓部和小脑脚出现髓鞘化; ( 4 )背侧桥脑和腹侧桥脑出现髓鞘化; ( 5 )丘脑、苍白球和内囊开始髓鞘化; ( 6 )生发基质大部分消失; ( 7 )大脑白质未髓鞘化; 4 .34 ~ 37 周: ( 1 )大脑皮层进一步增厚,并形成更多脑沟; ( 2 )内囊后肢与豆状核相比仍为 T1 低信号 /T2 高信号; ( 3 )侧裂池稍变窄; 5 .38 ~ 40 周: ( 1 )大脑皮层增厚; ( 2 )脑沟形态已经接近成人; ( 3 )脑干腹侧、内囊后肢和放射冠中央部分皮质脊髓束呈现 T1 高信号; ( 4 )在 T2WI 上,脑干背侧呈低信号,内囊后肢可见点状低信号; ( 5 )侧裂池及枕部脑外间隙仍很显著; 6 .出生 ~ 生后 1 个月: ( 1 ) T1 加权像高信号区: 后颅窝:内侧丘系、外侧丘系、内纵束、下丘臂和小脑上下脚; 小脑深部白质信号逐渐增高; 幕上结构:小脑上脚交叉、丘脑背外侧区、苍白球、内囊后肢后部和半卵圆中心的中间区; 中央前后回白质信号逐渐增高; ( 2 ) T2 加权像: 评价小脑和脑干成熟度优于 T1WI ; 侧脑室额角顶部可见小灶状灰质信号; 小脑蚓部和小脑小叶信号减低; 沿脊髓皮质束路径可见信号减低; 丘脑背外侧信号减低; 7 . 1 岁以内: ( 1 ) T1 加权像 2 ~ 3 个月时,小脑深部白质、桥脑腹侧信号增高,中央前后回皮层下运动纤维完全变为高信号,内囊前肢呈现高信号; 3 个月时,围绕矩状回的枕叶白质呈现高信号; 4 ~ 5 个月时,胼胝体压部呈高信号, 6 个月时膝部呈现高信号; 枕叶皮层下白质向外周扩展且信号强度增加,至 7 个月左右完成,额、颞叶则持续至 8 ~ 11 个月。 ( 2 ) T2 加权像: 2 ~ 3 个月,小脑中脚信号逐渐减低,半卵圆中心中央部可见信号减低; 4 个月时,大脑脚变为低信号,矩状裂区呈现低信号; 5 个月时,红核呈现低信号; 5 ~ 8 个月,小脑小叶皮层下白质信号逐渐减低,内囊后肢前部出现点状或线状低信号; 11 个月时,内囊前肢信号完全变黑; 6 个月时胼胝体压部为低信号, 8 个月时膝部为低信号; 8 . 2 岁以内: 脑组织进一步成熟,至 24 个月左右,绝大部分脑组织完成髓鞘化过程。脑表现接近成人。 终末区位于侧脑室体部外侧,由于纤维束髓鞘化延迟,血管周围间隙扩张,形成终末区。主要表现是在发生部位出现长 T1/T2 信号,一般与侧脑室间存在髓鞘化白质层,且相邻侧脑室未见变形,这两个特点是与因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所造成的脑室旁白质软化鉴别的要点。 1.胼胝体缺如与发育不全 胼胝体是神经系统最大的神经纤维结构,连接两半球,构成侧室与第三脑室顶部,其功能与记忆及学习功能有关。本症可分为全部与部分缺如,也可为发育较小,即发育不良。本症还常合并中线部脂肪瘤。 CT. MRI表现:两侧室分离,变形,三脑室扩大,抬高,各层面均可见大脑纵裂与第三脑室相连。 MRI还可显示轻微的,为CT所不易发现的部分缺如及发育不良。合并的脂肪瘤CT表现为负值的低密度。脂肪瘤在MRI有特征性信号表现,易诊断。 2.透明隔缺如 是一种前脑畸形,CT与MRI表现相同,因透明中隔缺如而呈单一脑室。 脑灰质异位 是神经元在移行过程中发生障碍,出现在异常部位的堆积。一般发生在妊娠第12周左右。异位的灰质可为局灶性或多发,可位于室管膜下、脑室周围、脑深部或皮层下白质区。异位的灰质结构呈结节状或板层状,CT与MRI的密度与信号均与正常的皮质相同(括平扫与增强), 较易误为脑肿瘤,但本症无异常增强表现,也无病灶周围水肿表现可资鉴别。 4. 脑裂畸形 是横贯大脑半球一侧或两侧的异常脑裂,裂隙两侧有皮质返折,裂隙可宽可窄,常合并透明中隔缺如。分为闭合型和开放型2种。 闭合型:裂隙的两侧或一侧融合,裂隙仅达脑白质内,不与一侧的侧脑室相通。裂隙的两端紧密相贴,中间不含脑脊液。 开放型:裂隙的两边分离,可从脑表面横贯大脑半球直达一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侧脑室的局部呈尖峰状突起,并与异常的裂隙相通。裂隙内为脑脊液。同时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