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供热管网设计毕业论文
第1章 绪 论 3
1.1 概述 3
1.1.1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现状 3
1.1.2 工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5
1.1.3 设计指导思想 5
1.2 设计题目 5
1.3 设计原始资料 5
第2章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7
2.1 体积热指标法 7
2.2 面积热指标 7
2.3 城市规划指标法 7
第3章 供暖方案的确定 9
3.1 热源形式的选择 9
3.2 热媒种类的选择 9
3.3 热媒参数的确定 9
3.4 热网形式的选择 10
3.4.1 枝状管网 10
3.4.2 环状管网 11
3.5 供热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 11
3.6 供热管道的定线原则 12
3.6.1 热源位置 12
3.6.2 管网的走向 12
3.6.3 敷设方式 13
3.7 直埋热水管道的防腐 15
3.8 热水管网系统的定压方式 18
第4章 供暖管网的水力计算 20
4.1 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 20
4.2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的步骤 20
4.3 管网的水力计算过程 23
第5章 水压图的绘制 36
5.1 绘制网路水压图的必要性 36
5.2 网路水压图的原理及其作用 36
5.2.1 原理 36
5.2.2 作用 36
5.3 绘制水压图的原则和要求 37
5.4 绘制水压图的步骤和方法 37
5.4.1 确定热水网路水压图的基准面及坐标轴 37
5.4.2 确定静水压曲线位置 38
5.4.3 确定回水管动水压曲线位置 38
5.4.4 选定供水管动水压曲线位置 39
第6章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及年耗热量 41
6.1 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意义 41
6.2 供暖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41
6.3 年耗热量 42
第7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44
7.1 热水供热系统的初调节 44
7.1.1 概述 44
7.1.2 热水供热系统初调节的方法 45
7.1.3 初调节应注意的问题 49
7.2 热水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50
7.2.1 热水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的背景 50
7.2.2 气候补偿器的安装 51
第8章 管道的保温 60
8.1 设置保温的基本原则 60
8.2 保温层 61
8.3 保温层厚度的计算 61
8.4 热损失的计算 62
第9章 工程经济技术分析 65
9.1 概述 65
9.2 管网布置的合理性分析 65
9.3 管道水力计算的经济分析 66
9.4 供热管网运行调节的经济分析 66
第10章 设计总结 67
参考文献 68
致 谢 69
附 录 70
附录A 外文翻译 70
对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 75
第1章 绪 论
1.1 概述
1.1.1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现状
(1)采用节能新技术新方法。节能新技术新方法包括:利用热电冷联产、江河湖海等地表水和地热等自然能源,利用工厂排出的低品位废热和建筑排热等多种形式的废热。这些也是节能降耗、提高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多热源联网供热。近几年,多热源环网供热系统经过实际运行,已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并充分显露出其诸多优点:
①提高了整个供热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当热网中某一热源出现故障时,各热源可相互替代,相互补充。
②可灵活调整供热量,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系统中多热源,可根据供热负荷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更为合理的供热方案,并可随时使全网的供热状况优化,从而实现理想的节能措施。
③系统水力稳定性好。采用环状管网连接,热网比摩阻较小,各换热站的资用压头大,增强了系统的水力稳定性。
④优化水力工况,平衡供热效果。
⑤供热系统热源可扩充性强。发达国家已开发形成了多热源(如垃圾焚烧厂、热电厂、锅炉房等)供热格局。随着多种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必将发展出更多可利用的热源,如地热、太阳能以及垃圾焚烧所产生的附热等。可见,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为更多新能源的加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3)建立智能控制协调机制。计算机在供热上的应用,已逐步从设计和简单计算机辅助绘图向智能化和交互式方向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处理的人机系统开始从一个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转变。可见,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为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和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已经成为供热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用光缆电话线作为通讯、数据采集线路,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
智能控制供热系统,其供热方案和传统的不同,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控制采暖时间及室内温度,如果外出时间较长,可以随意降低温度或将暖气关闭。当众多用户调节自己的流量后,整个热网的流量和供热量也将随之变化,此时热网的总供热量随机变化增大;同时,多热源联合供热的结构需要确定如何使得处于同一供热网中的多热源相互配合,以适应供热负荷的不断变化,从而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节能效果。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趣制标识校园行》小学二年级劳动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天润乳业的营运能力分析.docx
-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Section A(1a-1d)课件.pptx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doc VIP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pdf VIP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春季版).pptx
- 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与学习效率的认识.doc
-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非遗漆扇-团建拓展家庭日方案.pptx VIP
- 农村办丧事歌曲100首歌名.pdf
- 大数据导论配套教材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