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某高校综合楼设计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肥市某高校综合楼设计毕业论文 目 录 引 言 1 1 建筑设计说明 3 1.1 工程概况: 3 1.2 工程设计依据 3 1.2.1 工程设计原始资料 3 1.2.2规范 4 1.3 建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4 1.4 建筑剖面设计 5 1.4.1 房间的剖面形状 5 1.4.2 房间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5 1.4.3 房屋的层数确定 6 1.5 建筑体型和立面的设计 6 1.5.1 影响体型和立面的因素 6 1.5.2 体型设计 7 1.5.3 立面设计 7 1.6 构造设计 7 1.6.1 影响建筑构造设计的因素 7 1.6.2 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 8 1.6.3 墙体和基础设计 8 1.6.4 楼地面设计 8 1.6.5 屋顶设计 9 2 结构设计说明 10 2.1 结构类型及构件初估 10 2.1.1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10 2.1.2 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10 2.1.3 板截面尺寸的确定 11 2.2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11 2.2.1 基本假定 11 2.2.2 计算简图 12 2.3 荷载计算 12 2.4 内力计算及组合 12 2.4.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12 2.4.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12 2.4.3 内力组合 12 2.5 基础设计 13 3 框架设计计算 14 3.1设计原始资料 14 3.1.1 梁的计算跨度 14 3.1.2 柱的高度 14 3.2 重力荷载的计算 15 3.2.1 屋面及楼面永久荷载(恒荷载)标准值 15 3.2.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活荷载)标准值 16 3.3.3 梁柱的自重 16 3.3.4 墙体的自重 17 3.3.5 门窗的自重 19 3.3.6 各层的荷载的组合 19 3.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和内力计算 20 3.4.1 横梁的线刚度 20 3.4.2 横向框架柱的线刚度及侧移刚度D值 21 3.4.3 横向框架自震周期 23 3.4.4横向框架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 23 3.4.5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25 3.4.6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25 3.5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30 3.5.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30 3.5.2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33 3.5.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33 3.6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36 3.6.1计算单元 36 3.6.2 荷载计算 37 3.6.3恒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40 3.6.4活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42 3.7 框架结构的内力组合 54 3.7.1 内力组合相关系数 54 3.7.2 结构抗震调整系数 54 3.7.3现浇框架梁支座负弯矩调幅 54 3.7.4作用效应组合 55 3.7.5 框架梁的内力组合 56 3.7.6 计算跨间最大弯矩 56 3.7.7支座端部剪力 58 3.7.8 框架柱内力组合 62 3.8 框架梁截面设计与配筋计算 68 3.9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74 3.9.1 框架柱斜截面计算 84 4 板、楼梯、基础设计计算 84 4.1 现浇板的截面设计及配筋 85 4.1.1板的截面内力计算 85 4.1.2板的配筋计算 89 4.2楼梯设计 90 4.2.1 楼梯段板设计 90 4.2.2 平台板计算 92 4.2.3 平台梁计算 92 4.3 基础设计 95 4.3.1 荷载计算 95 4.3.2基础尺寸的确定 95 4.3.3 轴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验算 96 4.3.4偏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验算 96 4.3.5 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97 4.3.6 基础高度 97 4.3.7 配筋计算 98 5 结 论 100 致谢 101 参考文献 102 1 建筑设计说明 1.1 工程概况 建筑面积约5500-6000m2,主体五层,层高均为3.8m,结构形式为现浇整体框架。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物造型美观、新颖,满足各项使用功能要求,功能组合合理;结构设计要求结构布置合理,构件设计经济合理。 1.2 工程设计依据 1.2.1 工程设计原始资料 该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楼层为五成,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建筑场地类别为Ⅰ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25s,基本风压为0.35,基本雪压0.4,场地粗糙程度为B类。该拟建的建筑位于合肥市市内,此建筑占地面积 1000左右。 (1) 建筑物功能与特点: ① 平面设计 建筑朝向为南北向,必须满足建筑开间模数和进深的要求。 ② 立面设计 外墙面选用面砖饰面。 ③ 防火 防火等级为二级。 ④ 抗震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规则,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均匀,楼层没有错层,满足抗震要求。 (2) 设计资料: ① 工程地质条件:土壤性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