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与美学.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魏晋玄学与美学

一、何为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古代哲学在两汉粗浅的经学和荒诞不经的诚讳之学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 “玄学因于三国,两晋时创新光大,而常谓为魏晋思想,然其精神实下及南北朝(特别南朝)。”《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 “玄”在《说文解字》中解作“幽远”,其本义是“黑而有赤色”。按照《说文》的理解,所谓“玄”就是“象幽而?覆之”,意思与王弼所说的“天道”的“深微”相似,在《老子》中,“玄之又玄”的就是“众妙之门”,就是“道”的根。当那些抽象深微的哲理讨论成了思想的潮流时,这种思想的潮流就被称为“玄学”。 一般认为,玄学以《周易》、《老子》、《庄子》这三本经典为理论材料或理论框架,所以被称为“三玄”之学,“三玄”的记载最早见于《颜氏家训.勉学》: “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王利器:《颜世家训集解》,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87页.) 二、玄学的产生 从东汉清议(对现实的政治批评,对人物的批评)到魏晋,士大夫受到政治上的压力,使人说话小心,语及玄远,有意地脱离实际。 东汉奖励名节,其流弊乃至不近人情的苦节,有欺世盗名的伪节,魏晋玄谈,重老庄出世之学,不谈孔孟的礼教,由拘谨复为旷达,对于东汉的风节的流弊有校正的作用。 政治衰乱,改朝换代太快,人的生命财产无保障,老庄的颓废、为我、厌世之学易入人心。 在思想上,从杨雄、横谭、王充、仲长统以来,道家思想逐渐抬头,为后来的玄学准备好了道路。 佛学东来,其出世的思想也帮助鼓动了玄学思想的发展。 ——宗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P164 “玄学”一词,在晋代已经出现。但学科意义上的玄学出现较晚,当在南朝刘宋时期。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何尚之为丹阳尹,更置玄学于南郊外,一时名士慕道来游。” 又《宋书·隐逸·雷次宗传》云:“(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征次宗至京师,开馆于鸡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余人,会稽朱膺之、颖川庾蔚之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汤用彤总结玄学的产生的两点原因为: (一)研究《周易》、《太玄》等而发展出的一种“天道观”; (二)是当代偏于人事政治方面的思想,如现存刘邵《人物志》一类那时所谓“形名”派的理论,并融合三国时流行的各家之学。这二者才是“玄学”所以成为魏晋时代特有思想的根源。 而“自然”与“名教”之辨 以至体用本末的关系,以及“最理想的圣人的人格应该是如何”的讨论,都成为最重要的问题、“新学”(玄学)的骨干了。(魏晋时代“一般思想”的中心问题为:“理想的圣人之人格究竟该怎样?”因此而有“自然”和“名教”之辩) 三、玄学的主题 魏晋玄学所讨论的问题有很多,如自然与名教、有无、言意、本末、才性等等。 玄学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讨论人生问题、政治问题和精神境界问题,把有与无的关系作为玄学的主题与把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作为玄学的主题其实只是一体两面,只是角度不同。自然为本、为无,无不是虚无空洞;名教为末、为有,而有无本末这种玄学的本体论实质上是对于自然与名教关系所作的哲学论证。玄学家们正是通过有无本末之辨建立起一套本体之学,用来论证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力求把它们结合起来,使之圆融无碍。魏晋玄学吸取了道家思想,从本体论这一角度来讨论天人关系,以天为自然,同时又坚持儒家的人生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理想,以人为名教。所以,魏晋时期天人关系的具体形式就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玄学以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为主题就是要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各种矛盾,从理论的高度来消除这种忧患。(参见启迪:《“两岸谈玄”综述》,(孔子研究》,1994年第3期.) 可见,魏晋玄学尽管体系博大,内容精深,但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自然与名教之辨”。“名教”是指儒家伦理纲常、名分等级、道德规范、礼法教化等社会伦理原则。“自然”这一范畴具有多义性,内涵十分丰富。 “新学”(玄学)人们的结论是圣人方可以治天下,所谓“圣人”者,以“自然”为体,与“道”同极,“无为而无不为”。这种“圣人”的观念,从意义上讲,便是以老庄(自然)为体,儒学(名教)为用。 玄学致力于调和儒家与道家之间的关系。《晋书·王衍传》曰:“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皆祖述老庄。”干宝《晋纪·总论》曰:“学者以老庄为宗。”从“祖述老庄”和“以老庄为宗”可以看出,玄学是以阐释和发挥先秦老庄道家思想为根本宗旨的,但玄学并不是先秦道家之学的简单回归。 汤用彤认为,玄学是折衷儒道之学。“王弼为玄宗之始,然其立义实取汉代儒学阴阳家之精神,并杂以校练名理之学说,探求汉学蕴摄之原理,扩清其虚妄,而折衷之于老氏。” 从王弼、何晏“贵无”,到郭象、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