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语法概况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古汉语语法概况课件

9、连词 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虚词。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10、语气词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根据句中出现的位置,可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三类: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诗·大雅·文王)毛传:“思,辞也。”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诗·周南·汉广) 二、句法 首先,汉语构词法的发展。 由于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发展,汉语构词法出现了复合构词法和派生构词法,其中派生构词法很少,复合构词法是主流;在复合构词法中又以并列、偏正式为主。 其次,词序是上古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如:《左传》宣公二年:秦师伐晋; 襄公十年:晋师伐秦。 “动+宾”词序在上古汉语中已基本固定。 再次,上古汉语语法的又一特点是判断句基本不用系词。 常见格式是由语气词来构成的判断句式,如“……者,……也”等,用系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先秦已出现,但应用并不普遍,直到中古时期,由系词“是”构成的判断句才普遍应用。 第二章 上古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第一节 上古汉语语法概况 第二节 上古汉语名词和形容词的词头词尾 第三节 上古汉语被动式的起源及发展 第一节 上古汉语语法概况 汉语语法的主要特征: 其一,语序的固定。 主语+谓语; 修饰语+中心语 其二,汉语的虚词。 汉语语序和虚词是实现汉语语法功能的重要手段。 一、词法 上古汉语的词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1、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词的词。 从甲骨卜辞所反映的商代汉语直到现代汉语,名词一直是汉语最发达的词类,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 在甲骨卜辞中,名词几乎占整个词类的70%。 上古汉语名词的分类: 普通名词,如:“天、山、水、女”等; 处所名词,如:“国、邦、鄙、方”等; 时间名词,如:“春、秋、月、日”等; 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等; 抽象名词,如:“祸、灾、败、事”等; 专有名词,如:“王亥、羌、大邑商”等。 上古汉语名词的语法功能:名词做状语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一)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乃下相国廷尉,械击之。(史记·萧相国世家)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舜勤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上)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上古汉语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对人的态度、方式、工具、依据、地点、方位等。 2、动词 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的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做谓语。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诗·唐风·山有枢) 爱其母,施及庄公。(左传隐公元年) 上古汉语动词没有时体的区别,动作的时间由时间名词、副词、语气词来表示。如: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僖公三十年) 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既已得之,又恐失之。(荀子·子道) 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管子·小称) 3、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性质和状态的词。 甲骨卜辞中的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如“吉、利、嘉、宁”等; 表示事物状态,如“新、旧、大、小”等。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孟子·万章下) 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礼记·郊特牲)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孟子·梁惠王上)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做谓语、定语、状语。 4、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甲骨卜辞中最大的数词是“万”。 如: “癸卯卜……只鱼其……三万不……”(《合》10471)。 周代出现了“亿”以上的数词。 上古汉语数词“亿”指多少? 第一种是万万为亿。 《诗·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亿兮?”毛传:“万万曰亿。” 第二种是十万为亿。 《诗·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亿兮?”郑笺:“十万曰亿,三百亿,禾秉之数。” 《国语·楚语下》:“官有十丑,为亿丑。”韦昭注:“十万曰亿,古数也,今以万万为亿。” 第三种是百万为亿。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亿载”引《算经》:“下数十万曰亿,中数百万曰亿,上数万万曰亿。” 上古汉语数词最初没有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