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系统规划与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3
1.3.1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3
1.3.2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6
1.4研究内容与框架 7
第二章逆向物流概述 8
2.1逆向物流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9
2.2逆向物流驱动因素分析 13
2.3 实施汽车逆向物流动因分析 16
2.4 逆向物流理论基础 18
2.5 逆向物流与几个概念的关系 20
2.5.1 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关系 20
2.5.2 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22
2.5.3 逆向物流与绿色物流的关系 24
第三章我国实施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的必要性分析 27
3.1 废旧汽车逆向物流 27
3.1.1 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的定义 27
3.1.2 废旧汽车逆向物流产生原因 29
3.2 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的战略价值分析 30
3.2.1 经济价值 30
3.2.2 社会价值 31
3.3国内汽车逆向物流存在问题 32
3.4 实施汽车逆向物流对策分析 32
3.4.1 政府及相关机构角度 33
3.4.2 汽车制造企业角度 33
3.4.3 消费者角度 34
第四章 废旧汽车回收处理中心的选址研究 35
4.1 问题描述 35
4.2 概念模型 36
4.3模型的构建 37
第五章 实例分析 41
5.1.实例分析 41
5.1.1企业基本数据 41
5.1.2 产品及零配件处理的相关数据 43
5.1.3 处理中心设置的其他相关数据 45
5.2案例求解 45
5.2.1 算法设计 45
5.2.2 LINGO介绍 46
5.2.3求解过程 46
5.3结果分析 47
5.3.1单目标优化结果 47
5.3.2 成本和环境双目标优化 49
5.3.3回收处理的成本和环境影响分析 50
第六章 技术经济分析 51
第七章 结论 52
7.1 全文总结 52
7.2 研究展望 53
参考文献 54
谢辞 57
附录一 I
附录二 Ⅱ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制造商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实体流动过程负责,尤其是对个人电脑、电子产品、家电、汽车等产品的退货、召回过程采取相应的回收措施。这种趋势使得一种与传统供应链反向的物流管理,即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日益成为企业管理者和相关学术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废旧汽车的逆向物流之所以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很重要的现实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人类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总量是有限的,随着100多年来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地球上剩余的自然资源总量已经明显减少。在我国,这种状况更加严重。据国家商务部(原国家经贸委)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的矿山有440座,有色金属66%的主力矿山进入中晚期,已关闭和即将关闭的矿山有83座,到2010年预计还要关闭355座,占矿山总数的46%,产能消失近5000万吨,占总产量的35%;冶金矿山有46座面临资源枯竭,将丧失生产能力3600万吨[1]。资源枯竭的危机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⑵ 废旧汽车回收处理困难重重
目前,我国是一个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拥有量还在继续增加。发达国家一般以汽车拥有量乘以7%计算出当年汽车应报废量。我国计算标准略低于发达国家,以汽车拥有量乘以6%得出当年应报废汽车量。有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汽车拥有量达到了3000万辆,如果按照6%的数字估算,2005年报废的汽车应在180万辆以上[2]。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尚有一部分报废汽车仍然流散于社会,未能及时回收拆解,成为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隐患。另外废车处理情况也不容乐观,我国每年从报废汽车获得的废旧钢材比较少,回收利用率很低,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较大。
⑶ 废旧汽车造成环境污染
废旧汽车拆解后会产生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会造成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及生活环境可能构成的危害常常被忽略。如果仅简单采用传统的填埋或焚烧方式处理,对环境的破坏将难以估量。
⑷ 资源环保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制约
基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纷纷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来保护资源和环境,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都开始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和产品召回制度,拓展产品生产者的责任,要求生产企业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也包括报废后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逆向物流责任。在美国,议会在过去的几年中引入了超过2000个固体废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