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日报评论年编2015(人民观点)课件
人民日报评论年编
2015(人民观点)
编 辑 说 明
评论是人民日报的核心竞争力,是党报思想宣传的前沿阵地,是舆论引导的一面重要旗帜。2015年,按照“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的要求,人民日报评论严守政治规矩,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舆论,发挥主流媒体“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的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鼓与呼。
本书汇集了“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人民观点”三个专栏2015年刊发的全部文章,其中“人民论坛”213篇,“人民时评”200篇,“人民观点”36篇(“人民观点”文章的作者均为人民日报评论部,不再一一标明),并附有电子版,敬请读者参阅、指正。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
2016年1月
多元社会,激活多样人生
——2015,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①
改革需要以人民生活提升为尺度、以个人梦想实现为参照,才能找准价值指向,获得恒久动力
即将过去的2015年,中国大地的无数个角落,和无数人的生活世界,悄然发生了改变。从春天那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最具情怀”辞职信,到冬天的乌镇、一个被科技改变的“互联网小镇”;从引来世界目光的中国“创客”,到重塑人们日常生活的“互联网+”,人们正在见证一个日益多元的社会,并用行动选择自己的别样人生。这背后,正是中国改革带来的活力与变化。
30多年前,当中国社会刚刚变革的时候,工程技术员柳传志从报纸上敏锐感觉到,时代发生了改换,自己的命运也将迎来变迁。后来的一切,证明了柳传志们的判断。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置身于改革的洪流中,人们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宣示,为普通人标注出这样的未来:有更多获得感、更多人生选择的生活,将是中国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我们即将进入的发展新阶段最激动人心的愿景。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群众的获得感早已不只是吃得更好、穿得更体面,更在于为人生留下梦想的位置。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2015年,不少人选择了辞职。与以往“现实利益型”的辞职不一样的是,不少人是“理想驱动型”的辞职。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的一封辞职信中,湖北某法院的一位常务副院长表示,“生命就要向着梦的方向”,于是辞职北上,当了“梦寐以求”的律师。对个体而言,有选择的人生,难道不是更值得过的人生吗?
“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大时代与小个体之间,有着同频共振的命运关联,而个人的机遇,常蕴藏于国家的制度变革中。2015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很多商业写字楼供不应求,原因在于,许多“互联网+”企业和创意产业,看到了国家“创新驱动”背后的巨大商机。正是顶层设计释放出的民间活力,被民众称为“可以可以也可以”的宽容的改革精神,引领着中国改革不断向前。今天的简政放权,再次以“允许允许再允许”的姿态,坚决清除拦在普通人前面的权力路障。过去的这一年,“公章旅行”大为缩短,“奇葩证明”渐渐淡出,或许多年之后,它们会被当做中国改革的一段掌故讲给后人。
回顾中国发展历程会发现,群众的获得感和改革休戚与共。正是人民群众对多彩人生的向往和追求,最终汇成了国家发展的洪流。也正是这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决着一切利益藩篱和体制积弊,推动着改革不断走向纵深。如果说,过去的2015,人们对优质出行的渴望、对更好环境的期待、对孩子受到更好教育的盼望,推动了从出租车改革到“最严环保法”再到教育改革的前行之路,那么接下来,还有不少改革的难点和痛点在等待纾解。大学生创业,可不可以少一些审批核准、多一些关心和帮助?企业办理手续,能不能少几道关卡、多一些便利?改革以人民生活提升为尺度、以个人梦想实现为参照,才能找准价值指向,获得恒久动力。
“永远不会关上”的开放大门,让中国前所未有地“嵌入”了世界,也让无数国人拥有了“世界公民”的姿态。2015年,从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宏大构想,到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中国参与世界治理的具体举措,正具象地化为上海、天津等港口穿梭如织的海运船舶,化为北京中关村、浙江杭州等产业园中年轻人的匆忙脚步……而来往于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工程建设者、参加海外维和的共和国军人,远赴欧美的留学生、进行海外贸易的商人,也将“开放中国”演绎为自己精彩纷呈的日常生活,并以“文明担纲者”的身份,在海外诠释着中国的国家形象。
中国传统史学家用“风”和“势”来观察时代变迁,称为“察势观风”。借用这个概念不难看到,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之势与变革之风,既自上而来,也自地面而起,交相激荡,始有变革。在“顶层设计”的谋划之下,无数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改变;在获得感的激荡下,亿万人民也必将成就中国发展的风与势。
(2015年12月24日)
全面发展,纾解群体焦虑
——20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