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生物技术综述-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试验室.DOC

纳米生物技术综述-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试验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生物技术综述-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纳米生物技术综述 金琳中国东南大学 摘要 纳米技术与生命科学的结合诞生了纳米生物学,它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对于产业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的综述,揭示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1、概述 纳米技术又称为分子纳米技术。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首次提出纳米技术的概念是在1959年。Drexler将纳米技术定义为“分子制造的产品和过程,即基于分子操纵所获得的分子装配所形成的产物及其控制” [1] 。而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可以用于生物医学,也可以服务于电子学、材料科学以及其他社会需求。从分子水平装配具有复杂功能的装置和体系,这一点在生物学领域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自然界表明了分子本身可以作为机器,生物体就依赖于这些分子机器而生存。例如,酶类作为分子机器可以连接、断裂或重排分子间的键;肌肉的运动通过分子机器拉动纤维来实现[2]。作为数据存储系统的DNA将数据指示传递给生产蛋白质的分子机器一一核糖体。反之,这些蛋白质分了构成了大部分的分子机器。虽然与白然界的复杂性相比,我们目前装配分子工具、装置和材料的能力还很有限,但芯片技术、分子马达、纳米探针等纳米生物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的综述,揭示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影响,并调查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2、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科技是在1 -100nm尺度空间内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性质的科学和技术[3]。其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分子机器(molecular machine)。生物分子都是处在纳米尺度生命是纳米水平的分子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界早就存在分子机器了。细胞就是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机器。因此,纳米技术首先应该从师于生命体;或者说纳米科技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而成的纳米生物学将给我们以自然的启示。 纳米技术与生命科学的结合诞生了纳米生物学。纳米生物学有两个特点:第一,利用新兴的纳米技术来解决和研究生物学问题,包括扫描探针显微技术(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SPM),激光镊子(Laser tweezers)技术和其它高精度的测量技术等;第二,它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操纵深入到单分子水平,从而区别于传统生物学的宏观体系的研究,并使信息的平均化得以避免。纳米生物技术的目标,将利用生物大分子制造分子器件,模仿和生产类似生物大分子的分子机器。 3、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热点 纳米生物技术与医学相结合,促进了临床医疗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的大幅度改革。近几年在纳米药物载体治疗与诊断技术、生物相容性材料、天然纳米生物材料、纳米中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下面对主要的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热点进行阐述。 3.1、在诊断技术方面的应用 扫描探针显微镜,其探针可以沿样品表面逐点扫描,针尖能随样品的高低起伏作上下运动,用光学方法测量针尖的运动,就可以得到分子的图像[4]。目前已经用于人体多种正常组织和细胞的超微形态学观察,而且可以在纳米水平上揭示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通过寻找特异性的异常结构改变,以解决肿瘤诊断的难题。另一种新型的纳米影像学诊断工具——光学相干层析术(OCT)已研制成功,OCT的分辨率可达纳米级,较CT和核磁共振的精密度高出上千倍。它不会像X线、CT、磁共振那样杀死活细胞。 通过应用纳米技术,在DNA检测时,可免去传统的PCR扩增步骤,快速、准确。美国NASA Ames Center for Nanotechnology与中南大学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合作,将碳纳米管用于基因芯片,可以在单位面积上连接更多的更高,样本需要量低于1000个DNA分子(传统CT检测的样本需要量超过106个DNA分子);需要的样品量更少,可以免去传统的PCR扩增步骤;结果可靠,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易实现检测自动化。其基本原理是:连接在碳纳米管上的DNA探针通过杂交捕获特异性的靶DNA或RNA,靶DNA或RNA中的尿嘧啶将电荷转到碳纳米管电极,电荷的转移通过金属离子媒介的氧化作用变成信号并放大。 通过在DNA 的表面覆盖金属原子的培植方法,可以合成导电的DNA 链[6]。然而,由于DNA 完全被金属覆盖,仅起一种支架的作用,不再具备选择性结合其它生物分子这一很有价值的特性。Saskatchewan大学的研究者逐渐发现了将D N A 发展成新一代生物传感器和半导体导线的途径。生物化学教授Jeremy Lee实验室的研究者发现DNA 很容易把锌、镍、钴等离子并入它的双螺旋的中心,并找到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