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与西方在社会发展的竞赛中落后的根源分析.pptVIP

近代中国与西方在社会发展的竞赛中落后的根源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与西方在社会发展的竞赛中落后的根源分析

近代中国与西方 在社会发展的竞赛中 落后的根源分析 近代中国,一词,是指1840年鸦片战 争起 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 历史时期。 毛泽东曾经指出: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界标。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清政府可以完全行使国家主权而不受外国干涉;战后,不仅中国的领土完整被破坏,国家主权也从多方面被侵害,已经丧失完全的独立自主地位。 近代社会是从古代社会发展而来的。历史 的分期存在于历史的延续之中,近代社会的变 迁只有同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以 及与此联系的生活、风俗相对比,才能得到认 识和说明。按照时下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分 类,“古代”一词同时包括了上古和中古,但与 近代直接榫接的,毕竟是中世纪封建社会。因 此,为了勾勒近代社会嬗递的脉络,不能不对 中国封建社会的轮廓作一种概略描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漫长的封建社会 (一)漫长的盘旋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漫长的。漫长,是与西 方相比所得的结论。其含义可以归结为两点: (1)就时间跨度而言。 西方的封建社会,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起到1640年英国革命为止,前后一共1164年。 (2)就历史进程而言。 在西方1640年英国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取代封建制度,由此,世界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 从1640年到1840年,在这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 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 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 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 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 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 与之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 万胼手胝足、辗转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 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二)土地的私有和买卖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 主要财富。它同劳动的结合是以不平等的分配为前提 的:占人口少数的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占人口大多 数的农民只有少量土地。 (三)官僚政治 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矗立着中央集权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皇帝就高高踞 于权力的顶峰,俯视着尘土中碌碌劳作的黎民。在他 下面,是上下相承,左右相连的一层一层官僚。这就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构造。 官僚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 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更 是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四)儒学定于一尊 凌驾于社会存在之上的,是相应的意识形态 构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以孔子为代 表的儒学。 儒学的政治内容,归结起来,可以列为三 点:(1)天道观念。 (2)大一统思想。 (3)纲常伦理 。 二、东方与西方 17世纪(1610年)红茶世界贸易地图 一、东西对视,隔雾看花 如果追溯得远一点,东方和西方的交往早在新石 器时代就已经存在。比较有具体轨迹可寻的,应是汉 代以来的丝绸之路。它以敦煌为起点,经过新疆,逶 迤而到地中海沿岸,然后转入罗马各地。这条路是两 千多年前中西陆上交通的纽带,对东方和西方经济文 化交流起过很大作用。 以丝绸名东西交通之路,固然说明那个时候东方 与西方的交流以中国为主,但交流总不会是单向的。 来自西方的器物、工技、艺术、植物、习俗以至意识 形态也从同一渠道源源流入中国。 马可·波罗口述的游记,第一次以一个侨居中 国17年之久的欧洲人的眼光勾绘了中国社会概貌。 在他之前,取经僧玄奘写过《大唐西域记》, 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摄下了种种域外风物。 (二)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 (1)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15世纪,东西方之间好象出现了一场航海竞赛。 从1405年到1433年,28年中,郑和7次出使西洋,历经 30多个国家,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