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庵梦忆中的志人篇章看张岱的不着意(二稿).DOC

从陶庵梦忆中的志人篇章看张岱的不着意(二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陶庵梦忆中的志人篇章看张岱的不着意(二稿)

从《陶庵梦忆》中的志人篇章看张岱的“不着意” 2011级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 1141043034 陈宜然 [内容摘要]:读《陶庵梦忆》的志人小品文,最初粗略的印象是他行文构思和措辞的“不着意”,仿佛作者未尝有意经营,而是在回忆中一泻而出,浑然天成的。但是,蕴含在“不着意”当中的“着意”才应是研究重点。其一,部分志人小品文的题目与主体内容不十分切合,这种看似随性而至的松散结构,实际上蕴含着人物形象之精神核心,将诸般松散的写作素材凝聚为有力的一体;其二,张岱特意描写了身有癖错缺点的人物,随意而感性的简笔勾勒之法造成了“生涩”的表现效果,同时张岱有意借传神而简练的语言点染人物的特色个性,在平淡之中“思想敏捷,表达准确”,是典型的“略经点染,便成至文”。这两方面分别由“不着意”着手,经过文本细读,重点落在“着意”。 [关键词]:张岱 《陶庵梦忆》 志人 “不着意” “着意” 《陶庵梦忆》是晚明文学家张岱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是其在“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的心态下,“遥思往事,忆即书之”而得来的文集。其中有十八篇典型的志人短文。 张岱对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人物的笔法颇有体会,“能为史者,能不为史者也,东坡是也。不能为史者,能为史者也,弇州是也。弇州高抬眼,阔开口,饱蘸笔,眼前腕下,实实有非我作史,更有谁作之见,横踞其胸中,史遂不能果作而作不复能佳。是皆其能为史之一念有以悟之也。太史公其得意诸传,皆以无意得之,不苟袭一字,不轻下一笔,银钩铁勒,简练之手,出以生涩。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睛中一画,墨汁斗许,亦将安所用之也?”张岱对太史公“得意诸传”之风格特色的评述,其根本在于“皆以无意得之”,总结为“不着意”。张岱兼著散文与史作,对于文中人物的刻画,我认为从史传中学得的笔法和风格,也会渗透进志人散文中,尽管散文与史传文体有别,但至少《陶庵梦忆》记叙的人物均是真实存在过的,非虚构产物。“不着意”在《陶 庵梦忆》志人小品文中主要有以下体现,即“偶拈一则”“出以生涩”;然而随着文本细读和研究的深入,仅仅是“不着意”,并不足以完全概括张岱志人小品的特色,甚至这只是肤浅的理解。实际上,它们的实质应是在“不着意”中若隐若现的、精湛成熟的着意经营。 一、“偶拈一则” 《陶庵梦忆》中部分志人小品文有文题与内容不完全吻合的现象,这是张岱志人时“不着意”的首处体现。张岱在《陶庵梦忆·自序》中写道:“遥思往事,忆即书之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偶拈一则”可以表现张岱写作过程的随意性,表明他随记忆的延伸而触动灵感源泉,似乎并无刻意编排或计划写……常见的情况是,以事物之名为文题,而短文核心内容为人物。例如,《奔云石》标题指的是一种名叫“奔云”的产自西湖南屏山的奇石,但文章着重介绍的是黄寓庸,张岱自幼时就认识和拜访过的一位德高望重之士;《愚公谷》标题是地名,开篇先写“愚公谷在惠山右”,以及惠及百事的惠水,而文章主要介绍的是愚公先生的交游和隐居生活;《朱云崃女戏》以“女戏”为题,开篇即说“朱云崃教女戏,非教戏也”和朱云崃传授内容之广,然而这段内容篇幅较小,后文主体部分皆在刻画朱云崃好胜又好色的滑稽形象。 由此看来,这三篇小品文的标题和主题内容的确不甚切合,之所以说“不着意”,是因为它们给人一种随意联想、信手拈来的感觉。可以设想,张岱回忆时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曾经在朱云崃家中观赏过的女戏、愚公谷中的涓涓惠水,和黝黑润泽的奔云石,于是在记忆地图中将这些记忆点标示出来,并用作回忆性散文的标题。行文时先简述文题表示的事物地点,然后随着回忆的展开和深入,事物背后奇特的人物逐渐现出生动的形象。 不过,从“不着意”的行文结构中仍然足以窥见作者精妙的构思,实现对一篇散文中各部分内容的关联和融合。《奔云石》以石开篇,“南屏石,无出‘奔云’右者”;然而“‘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名称并不能完全诠释此石的全部气质。下面介绍黄寓庸先生与奔云石的客观联系,“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黄寓庸先生读书其中,四方弟子千余人,门如市”,至此,张岱暗示了奔云石与黄寓庸先生还存在深层的内在联系,首先“奔云”“未得其理”暗示后文介绍的黄寓庸先生才是得了奇石之理的人,其次“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正好与千余弟子之于黄寓庸先生的关系形成对应。黄寓庸的象征物在张岱心目中就是奔云石,先生“交际酬酢,八面应之……客至,无贵贱……先生寝食之不异也,余深服之”,一视同仁地尊重来客的品格照应了“石如滇茶一朵”以及“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的优美譬喻,仿佛黄寓庸就是滇茶花一般的奔云石,他的温文尔雅、谦和敦厚是奔云石内在的“理”。同飞入花心品啜之蝶一样,弟子们拜师黄先生,必能从先生为人处世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