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彼得一世改革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彼得一世改革毕业论文 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在俄国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而进行的,可以说是当时俄国社会所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1.在经济上,在农奴制度下,农奴常年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强制。农奴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行政、司法的权力。列宁曾经说过:“在俄国维持得最久、表现得最粗暴的农奴制同农奴制并没有什么区别”[2]。在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下,农奴没有生产积极性,不满情绪极高。这种状况使俄国经济技术落后,发展极为缓慢。 在商业方面,俗语说:“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当时的俄国商品奇缺,严重依赖于外国进口如生铁、枪支、弹药、呢绒、纸张等。在出口商品中,大多是农业原料,如亚麻、柏油、木材等。因此,俄国对外贸易受制于西欧国家,使俄国商人在国内外贸易中缺乏竞争力,必须靠国家行政手段来扶植[3]。 在农业方面,俄国当时农业发展缓慢,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繁,致使农民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4]。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徭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在这种封建农奴制的残酷压迫下,广大农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 在手工业方面,17世纪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手工业的发展也极其微弱,没有建立完整的手工业体系。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主要是为了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后来,虽然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的微弱因素,却一直受到还在发展着的农奴制的严重压抑。全国手工工场仅有20多家,这种极端落后的工业状况不能满足国内需要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尤其是不能满足国家的军事需要。 2.在军事上,面临没有出海口这一严峻问题。争夺出海口,这是彼得一世先辈们未完成的历史使命。17世纪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封闭的国家,它虽然濒临北冰洋和太平洋,但没有一处天然良港。北冰洋的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一年有9个月的结冰期,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能否打开出海口已成为决定俄国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索菲娅摄政时,俄国为了打通亚速海和黑海的出海口,曾参加反土耳其联盟,两次远征克里木,均以失败告终[5]。南方黑海、北方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分别控制在土耳其、瑞典手中,使俄国无法冲出海洋,同西欧国家建立经济文化联系。 俄国军事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旧时的贵族军队,因平时经营地产,临打仗时行动迟缓,纪律松弛,已失去它的军事意义。新成立的射击军,因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他们不仅当兵,平时还从事手工业和买卖,加上训练和装备都很落后,作战能力很低,不能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到17世纪,俄国还没有正规海军,军队装备很差,使用火枪,质量低劣。由于生产落后,沙皇政府不能供给军队最低限度的武器、弹药和军服。因此,俄军在对外战争中屡遭失败。 3.在政治上,俄国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列宁对这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作了如下评述:“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是人来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的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护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6]。 当时俄国的政治机构存在着诸多弊端。17世纪的衙门制度,反映了俄罗斯统一国家中央政权机关仍不健全:行政、财政、司法的权限不分,分工不明确,财政制度紊乱,缺乏统一的监督,机构过于庞大。到17世纪末,衙门制度的弊端已非常严重。办事效率极低,因循拖延之分泛滥,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事件层出不穷。 4.在文化教育上,俄国的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宗教思想在一切思想文化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居民中识字的人很少,社会上出现的书籍都是手抄本,错误很多,并且价钱昂贵,行销的也都是一些宣扬宗教的作品。民间盛行信奉鬼神,迷信妖术。虽然开办了一些学校,但都是宗教性的,教会对知识传播采取敌视态度。据统计,到17世纪下半期,俄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中识字的人数也仅占总人数的23.6% [7],甚至还有一些达官显贵仍目不识丁。 综合以上这些落后状况,都严重地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到彼得一世执政后,他顺应历史发展要求,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 二、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彼得一世经济方面的改革。 1.发展同东方各国的贸易。1715年,俄国同波斯签订了贸易协定,规定俄国商人可以在波斯自由贸易。彼得一世为了促进商业资本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敕令,并将“城镇居民分为3个行会,第一类是钱庄老板、医生和大工场主;第二类是小手工业主和商贩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