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生物结构 Chapter 2. Structure of agroecosystem ----Basic biotic structure 由生物构成的种群和群落,既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又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核心。 分别从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研究生物之间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农业生态系统调节控制和系统生产力提高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种群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 第四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中作用于生物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均称为生态因子 ( ecological factor ),如辐射强度、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风力等等。太阳辐射以及地球表面的大气圈、水圈和土圈综合影响着这些生态因子。 (一)太阳辐射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能量主要依靠来自太阳的辐射。太阳辐射有两种功能:一种是通过热能形式温暖地球,使地球表面的土壤、水体变热,推动着水循环,引起空气和水的流动,为生物生长创造合适的温度条件;另一种功能是通过光能形式被绿色植物吸收,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碳水化合物,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 (二)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包围整个地球的一个气体圈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氢和二氧化碳 大气圈供给生物生存所必须的各种元素,而且在提供保护地面生物的生存条件中起着良好的作用。大气圈不仅防止了地球表面温度的急剧变化和水分的散失,并能防护地面的生物免受外层空间多种宇宙射线的辐射。 (三)水圈 水是细胞原生质的组分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各种物质运输的媒介,是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溶剂;水有较高的汽化热和比热,可以调节和稳定气温。 (四)土壤圈 土壤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是固相、液相、气相共存的三相体系,具有巨大的吸收能力与贮藏能力,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础,而且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和转化的重要场所。 二.人工环境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干预下的生态系统。广义的人工环境包括所有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可以分为人工影响的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环境。 (一)人工影响的环境 在原有的自然环境中,人的因素促使其发生局部变化的环境。例如,为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控制水土流失,使农作物高产稳产,而人工经营的森林、草地、防风林、水保林等。为控制旱涝灾害而兴建的水利工程。这些人工影响的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大自然。 (二)人工建造的环境 人工建造的环境是指人类根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外界条件进行模拟或塑造的环境如 无土栽培环境、大棚温室环境、集约化养殖环境等。 三.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一)最小因子定律 德国化学家李比西( Justus Liebig)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的那一种营养物质”,即最小因子定律。E.P. Odum(1973)对最小因子作了两点补充。 ( 1 )这一定律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能运用。 ( 2 )要考虑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二)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即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阀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又称耐性限度)。 E. P. Odum ( 1973 )等对耐性定律作了如下补充: ( 1 )同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对一个因子耐性范围很广,而对另一因子的耐性范围可能很窄。 ( 2 )不同种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对主要生态因子耐性范围广的生物种,其分布也广。仅对个别生态因子耐性范围广的生物,可能受其它生态因子的制约,其分布不一定广。 ( 3 )同一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通常在生殖生长期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最严格,繁殖的个体、种子、卵、胚胎、种苗和幼体的耐性范围一般都要比非繁殖期的要窄。 ( 4 )由于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当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在适宜状态时,则生物对其它一些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 5 )同一生物种内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对多个生态因子会形成有差异的耐性范围,即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三)生活型( life form)和生境(habita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