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美文学论文库.doc
英美文学论文库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inematic adaptation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fiction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cinematic authentici-ty, cinematic literariness and cinematic pop culture. Based on the theoretic distinction bet adaptation should be“read”as independent texts having their o, text, text to film, TV, and needia )。其时恰逢笔者在剑桥大学英文系访学,故有机会关注这一文学教学研究的动向。如何在文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影视作品,解读影视作品与原作的关系,揭示影视叙事与小说叙事的异同,网络文本与网络小说等成为本次研讨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拟就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的关系作一番探讨。必须说明的是,本文所谓的“电影”仅指根据经典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
目前,国内英美文学教学多以传统的选读课形式授课。就小说而言,受课时及学生阅读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偏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就某一选段进行讲解。但是毕竟窥一斑难见全貌。因而,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英语电影便成了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年来,在国外,“电影与文学”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大学英文系开设。剑桥大学英文系有关影视与文学的研究性课程在三门以上。本次大会主席C.F.Moi指出,事实上,受影视的影响,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学生(尤其是英语为外语的学生)在呈下降趋势,传统的以印刷符号为中心的文学阅读和教学活动已受到冲击和挑战。(C.F.Moi,2002:8) G.Bombini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称传统的印刷符号为“文本文化”(text culture),而电影、电视、网络等图像符号为“形象文化”(image culture ),两者之间现已构成了强劲的互动协作关系。(Bombini,1989)国外对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文化学研究已有丰硕成果。国内对影视传媒及文学的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王宁,2003)。但是目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对电影叙事功能与文学叙事功能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形象文化”与“文本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即缺乏对电影的文化性与文学性的比较研究。大多数文学课教师只是将电影放给学生观看,权当是对原作压缩性质的欣赏,仅满足于对影视作品与原作的情节及人物的表层忠实性分析,不能全面、理性地剖析集行为艺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为一体的影视作品与文学文本的质的区别,不能启发学生发现视觉语言与文本语言叙事功能的本质差别,更是忽略了电影的文化性与文学性的融合关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只是在近几十年才受到学术界的重视。Alan Pulverness认为,时至今日,文学批评界仍然有人抱有这样的成见:“电影往低处说是戏剧和摄影联姻的“私生子”,往高处说也不过是一种庸俗的商业化媒体。”(Pul-vernes,2002:6)根据经典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常被拿来与原作的情节做比较,结果可想而知———评论家和观众对改编后的作品大都大失所望:或曰电影失缺了原作的风貌,或曰编导对原作压缩不当,或曰原作中其钟爱的某一事件和人物缺场,等等。于是乎,判别一部电影的优劣标准是:电影在多大的程度上忠于原作。这也成了国内大多数英美文学课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讲评标准。笔者认为,若是在文学与影视教学中仅讨论“忠实性”问题是不够的,是不能把握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差别的,也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涵养。从文学的接受理论来说,“忠实性”这一问题本身就值得质疑。
文学是读者经验的产物,文本的意义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反应。美国文学批评家Norman Holland(1975)也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述了文本意义的互动性和不确定性。既然文学文本的阅读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改编而成的电影也可视作是对原作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阅读”甚至“评论。”因此,在电影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阐述个人对文本的反应并比参电影编导对原作的理解,从而寻找出各自的审美情趣之不同。电影与文学课应重在诱发学生由文本激发引申的反应,而不是在作品的所谓“忠实性”一类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不休。电影的历史只有100多年。自从法国的Lumiere兄弟1900年摄制了第一部有情节的电影后,以视觉画面为媒介的叙事便迅速得以弘扬,并成为大众主流文化。跟文学潮流发展的轨迹一样,电影作品在摄制手法及内容上也经历了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几个阶段。但是,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pptx VIP
- 2025教学主任及教秘专项培训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x
- QC∕T 948-2013 汽车顶部装载装置.pdf VIP
- 八上名著《红岩》:故事梗概+知识点+考点大集合.doc VIP
- 《劳动经济学讲义》课件.ppt VIP
- ISO各体系认证审核前准备资料清单.doc VIP
- 巧虎目录清单.doc VIP
- 销售管理专业《销售案例研究 ( 实践 ) 》课程调研报告样本.pdf VIP
- 2025年新精通版(三年级起)英语三年级上册课件 Unit 2 Lesson 3 .pptx VIP
- 场效应MOS管AK4435参数-9.1A-30V封装SOP-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