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六安瓜片是最复杂的绿茶.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什么说六安瓜片是最复杂的绿茶

第一、它是唯一无芽无梗的叶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所产地域以皖西齐头山方圆几十公里为限;另一方面,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冲泡出来如同翠绿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2013-3-4 20:18 上传 下载附件 (67.03 KB) 齐头山风景   即使在今天,瓜片的生产仍需投入大量人力,这使得成本居高难下。有好事者曾统计《红楼梦》中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但现实中此瓜片茶却流通不广,仿佛只存在于小说与遐想中。   六安瓜片的产地十分促狭,只产于皖西大别山北麓的金寨县、霍山县的部分地区,方圆五六十里,品质以金寨齐头山为最佳。瓜片前身就为“齐山云雾茶”,而齐头山所产茶被称为“齐山名片”,是瓜片中的极品。在齐头山南侧的上悬崖上有一石洞,因大量蝙蝠栖居,故称蝙蝠洞。相传,整座齐头山所产茶中,又以蝙蝠洞为最,在蝙蝠粪便的滋养下,茶树芽叶格外肥壮,口味最为清香醇厚。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山外有山、玄而又玄的故事。   就在齐头山与香炉峰之间,有一形似灯盏的山间平台,人称灯盏坳,王永发的家就在那里。从红石谷的山口走进去要一个多小时路程。齐山村一共1400多人,分为20多个组,分散居住在齐头山内,村民们世代以茶树为生。再有不到一个月,新一年的采茶季将要到来,确切说,谷雨前后的十几天将决定他们每年80%的收入。   红石谷通往大别山深处,两侧巨石皆为红色,一条六七米宽的溪水从中流过,当地人称为“龙井沟”。越往深处走,不断有溪水、飞瀑从两侧岩壁上涌出,汇入龙井沟,在山间平缓处又形成若干小潭,村民们称为“龙潭”。溪水清澈见底、卵石密布,一年四季奔涌不息。去王永发家并没有路,必须要在龙井沟两侧穿行。夏天山洪暴发,山里人就出不来了。最长的时候,王永发一个月没有出山。   茶树在这里是最普通的植物,山谷两侧的巨石缝里、竹林中都生长着野生茶树。城里人说“一铺养三代”,对山民而言,茶树也具有同样的价值。一颗茶树栽种3年后即可采茶,如果养护得当,可一直采摘七八十年。“最后,把茶树的根以上都锯掉,来年茶树还会重新生长,重获新生。”一笑堂茶叶公司副总经理武卫权对我说。武卫权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在六安搞了20多年的茶叶。   茶树最早由何人所种,瓜片的生产技艺又是何人所传,这些问题村民们也搞不清楚。按照老王的说法,很多野茶树都是松鼠种下“松鼠摘了茶籽埋起来,自己忘了吃,野茶树就越长越多”。   齐云村的老村主任何明锦今年快70岁了,他拄着拐杖告诉我,他家五代定居于此,何家祖坟已经超过了180年。“解放前,我的父亲兄弟三人都是麻埠镇上三大茶行的‘掌秤杆子’,村民来卖茶,品级都是他们说了算。”何明锦说。何家祖上是河南人,自他的爷爷辈迁移至此繁衍生息,到何明锦的孙辈全族已经有100多人了。   山高谷深无法种粮,运输交通更是不便。一块普通的红砖从山外挑进来运费就要8毛钱,一块砖的总成本要1块钱。山民们盖间砖房都是件极困难的事,而茶树则是上天给予山民们的最大恩赐。“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村民们先把茶叶卖给国营的收购站,然后拿着粮本买返销粮吃。”金寨县农业委员会的朱世军说。金寨是国家级贫困县,总共有8万农户,其中一半要靠茶叶吃饭。 瓜片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按照正常的瓜片生产周期,从采摘到成品需要一个星期。由于干燥彻底,6%的含水率低于其他茶叶,瓜片的出茶率也比较低,平均4.5斤鲜叶出1斤干茶。瓜片采摘只能手工一片一片摘,杀青、毛火、小火、老火等工序也必须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   平均下来,一个熟练劳动力一天最多产出1斤瓜片。现在,采摘女工日薪为50~60元,熟练的炒茶、拉火技师的日薪每天要100元左右。而技术要求最高的拉老火的师傅,最高每天可以挣到150元。“而且还是来回接送,中午管饭。”六安瓜片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唐晨说。平均下来,一斤瓜片仅人工成本就需要百元。瓜片的烘焙需要上好的无烟栗炭,烘焙出1斤瓜片平均需要2斤木炭,此项成本每斤就要增加20元左右。   目前品质较好的内山毛茶的收购价格为每斤300多元,算上人力及加工材料费用,1斤好瓜片的成本至少400多元。另一方面,瓜片上市时间较江南、四川绿茶晚近一个月,价格上也没有先发优势。   较高的生产成本使瓜片的产量一直不高。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每年各级瓜片产量徘徊在25万~30万公斤,消费区域也多集中于安徽北部,流传不广。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因素影响,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减少一半以上,大都改制其他茶类,而产量也下降到不足原来的1/10。“当时主要原因在于,很多茶农和厂家为了节省成本,以次充好,工艺上也是能省则省,导致瓜片质量大幅下降,复兴瓜片迫在眉睫。”一笑堂茶叶公司董事长陈苏亮说,“作为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