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退一进三栽培技术课件
* 退一进三 ----冬小麦、夏玉米“双晚”节水高产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王志敏 20年前中国农大王树安教授在华北两熟区首创吨粮田技术,其基本思想是“退一进二”,即冬小麦播期让路,退出10-15天生长期给夏玉米,夏玉米选用中晚熟品种,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通过技术改进,使小麦和玉米产量共同提高,全年粮食亩产吨粮。 “退一进二” ---- “吨粮田”技术思路 20年后,这一思想仍具有实践价值,且意义更大。以此为基础,我们提出“退一进三”思想,即冬小麦晚播,退出10-15天生长期给夏玉米,夏玉米晚收,通过技术改革实现三大提高: ◆提高夏玉米产量 ◆提高冬小麦产量 ◆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 ----增产增收增效 “退一进三” 现在-今后 1990’s后 1990’s前 年代 1.5-2.0 >1000 10-20/10 5-10/10 增夏增秋 (重夏重秋) 1.2-1.5 800-1000 1-8/10 20-25/9 重夏争秋 0.9-1.2 <700 1/10前 15-20/9 重夏轻秋 水分效率 (Kg/m3) 高产水平 (Kg/亩年) 小麦播期 (日/月) 玉米收获期(日/月) 观念 河北大部分地区夏、秋粮收获期与播种期演变趋势 夏玉米晚收可以增产 许多地区夏玉米收获偏早,9月20日或25日之前收获,籽粒未完全成熟。 玉米过早收获带来的危害---- 减少产量:粒重降低。 影响品质:籽粒含水率偏高(40%),容重低, 霉粒、破损粒多,商品品质差,价格低。 增加耗水:年前蒸发量增加。 农民早收的原因: ◆老观念未退----早收早播 ◆老习惯未改----看日历、看他人 ◆老标准未变----苞叶变黄,籽粒变硬。 成熟指标: 苞叶松开,顶部籽粒黑层形成,中部籽粒“乳线”近于消失 。显出特有光泽,含水率一般在30%左右。 玉米灌浆临界温度:日均温160C? 根据我们的研究,得出几点结论: ①灌浆终止温度,因品种而有差异,晚熟、滞绿型品种临界温度较低; ②灌浆终止温度,与籽粒含水率有密切关系,含水率>35%, 160C以下仍可灌浆; ③晚熟、滞绿型品种,籽粒含水率>35%,其灌浆终止温度约为11-12 0C。 河北大部分地区夏玉米收获期可以延迟到10日/10月 夏玉米灌浆终止期 吴桥近6年10月1-15日日平均气温变化 ◆玉米收获期若从20-25日/9月 推迟到5-10日/10月, 亩可增产约75kg。 ◆全省若有2000万亩玉米晚收, 可增产15亿kg。 冬小麦晚播可以节水高产 ①单株分蘖少,以苗保穗; ②单株次生根少,群体初生根 多,根/穗比较高; ③冬前苗小,越冬枯死量小, 或带绿越冬; ④抗寒性强,冬前无效耗水少, 可免浇冻水 ①单株分蘖多,以蘖保穗; ②单株次生根多,群体初生根 少,根/穗比较低; ③冬前苗大,越冬枯死量大; ④抗寒性弱,冬前无效耗水多, 需浇冻水 晚播、大群体 早播、小群体 从10月1日----10月20日, 小麦每晚播1天减少耗水1-2mm 让每一滴水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冬前苗大,冻害严重 冬前苗小,安全越冬 冬前叶龄:2.5 - 4.5; 冬前积温:300 - 4600C 节水高产小麦适宜播期范围 吴桥最适播期为10月15日前后 冬小麦晚播节水高产关键技术 高产途径: 大群体、小个体、高经济系数 技术原则: 七分种、三分管,综合到位 土壤条件: 砂壤、轻壤、中壤土 1、选择适宜晚播的节水型品种 亩产400-450kg,可选择的品种范围较宽,主要看容穗量,目前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多穗高产品种大都可用。 亩产500~600kg,则应在高容穗量的前提下重视穗粒重,特别是粒重,应选择容穗量大、穗粒数稳定、千粒重高的品种。 (石家庄8号等) 适宜类型:容穗量大,穗粒数稳、灌浆早快 品种特征: ?株高中等, ?上叶短小, ? 初生根多, ?穗型紧凑, ?穗层整齐, ?中、大粒。 熟期晚、灌浆慢、大穗大叶型品种不适宜 春浇2水亩产550kg以上的高产田产量结构为: ?亩穗数48~54万 ?穗粒数28-30粒 ?千粒重44g以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