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林业科学研究 2OO4,17(4):405~412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04)04-0405—08
次生林林木空间结构等对
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
张 群 ,范少辉 ,沈海龙。,杨文化。,赵克尊。,亓丽岩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2.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北京 100102:
3.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91)
摘要:本项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
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
影响。本文对其中的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和相邻木等3个林木空间结构因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可以用开敞度表达红松幼树对光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随着林木的生长,开敞度将不
断减小。(2)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约20cm)有利于红松幼树的生长。(3)用混交度和角尺度分
别代表相邻木种类及相对于红松幼树的方位,当M:0.5(中度混交), :0.5(随机),即同种红松伴
生且周围相邻木为随机分布时,对红松幼树生长有利。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幼树;光照条件;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
中图分类号:S791.247 S754.5 文献标识码:A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 koraiemisSieb.etZucc)居优势,伴生有多种阔叶树和部分
针叶树的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由于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资源的
枯竭,自2O世纪5O年代起,已有大量学者对恢复和发展红松阔叶混交林展开了深入研究。然
而,其中针对单株红松生长小环境的研究涉及较少 “叫。因此,本研究以“定株培育”的思想
和 “栽针保阔”的经营手段为基础,针对天然次生林下人工更新的红松,从单株木的角度研究其
幼树阶段适宜生长的小环境,并试图将其中规律性的结果应用于林分结构调整,为林下红松幼
树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红松的生长和恢复。
同一林分内林下更新各单株红松幼树生长差异主要是由于其生长小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据前人研究成果,光照条件、立地条件、伴生树种等环境因子均会对林下红松幼树生长造成影
响L6。本研究综合考虑试验条件、研究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影响林
下更新红松幼树生长的诸环境因子中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光照强度、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直射
光、相邻木、上层树种以及草本、灌木6个因子开展调查研究。本文着重介绍其中的光照条件、
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和相邻木这3个林木空间结构因子对林下更新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
收稿 日期:2004-04.13
基金项目:国家 “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天然林保育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8)
作者简介:张群(1978一),女,福建福州人,研究实习员,硕士.
*吉林省敦化市林业局退休干部(原副局长)王世忠先生给予热情帮助和野外实地指导、东北林业大学胡立江等同
学参与本试验的野外调查工作;同时蒙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的热情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维普资讯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7卷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林地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县境内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属长白山系
支脉张广才岭西北部小岭的余脉,是东北东部山区较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其植被属长白植物
区系,原地带性顶极群落为红松阔叶林。帽儿山平均海拔高度300m,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2.8cI二,年平均湿度70%,年均降水量723.8rnrnf7:。
2 研究方法
2.1 标准地设置
研究试验林分是在天然次生阔叶林采伐 1a后,采用 “见缝插针”的方法在林下人工栽植
红松幼树形成红松阔叶混交林,栽植密度约2000株 ·hm 。‘。标准地设置按照红松林冠下造林
不同经营阶段(未透光伐和已透光伐)和不同坡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