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 史学 史学概说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研究 史学 史学概说课件

國學研究;第五章 史学概说 ;;; 第一节 史家传统与精神;一、中国史学之性质 二、史家的精神与传统 三、中国史学传统的意义;一、中国史学之性质;释“史”;中国史籍之富;史与经的关系 刘知几说:“经犹日也,史犹星也。” 王阳明云:“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史学之性质; 二、史家的精神与传统 ;1、史官是政治体制中的一个执法系统和监督系统。;; 《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大戴礼记·保傅》:“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 ; 《新序》卷一说:周舍事赵简子,在赵简子门前站立了三日三夜,赵简子问他有什么事,他的回答是:“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 《国语·晋语》中提到优施教骊姬夜半而泣向献公进谗言的事 。;2、“据法守职”是史家坚持的精神 ;《韩诗外传》说:;《左传·宣公二年》;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 ;赵盾(?—前601年):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史料中多称之赵宣子、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史记·齐太公世家》;;《左传·昭公二十九年》;3、秉笔直书是史家坚持的传统。; 班固《汉书·夏侯胜传》曾借夏侯胜之口说: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徳泽于民,不宜为立庙。” ;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吴主孙晧即位,想把他的父亲孙和作“纪”中。史学家韦昭坚持:孙和没有即帝位,应当立“传”,不应作“纪”,否则破坏史家规矩。如此者非一,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他虽然被杀,但史家的精神与传统却获得了保留。 ;田余庆先生论直笔; 4、史官有抗拒权力干扰的制度保证 ;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贞观政要》卷七:“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房玄龄,(579年~648年),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汉族,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章丘市)人,是中国唐朝时的开国宰相。 ;; 或曲笔达意,或示疑于后人。或转载权贵劣迹于他人之传。 ;刘知几论直笔之难;刘知几论曲笔;曲笔达意例:;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示疑于后人;劣迹载于他人之传例:;三、中国史学传统之意义;学兼天人,会通古今;以古为镜,经世致用;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在历史的面前,任何人都会作出思考,都会考虑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一个有历史意识的人,决不会苟且自己的行为,而是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人生,对待生与死。而一个丧失了历史意识的人,一个漠视历史存在的人,我们则很难想象他们怎样对待历史的。;第二节 史籍的传统分类;;一、《隋书》的十三类划分法;;;; 这十三类史书,各有其任体裁上的特点。刘知几的《史通》,以编年、纪传二体为正史,把偏纪、小录等十类史书列为“杂述”,共十二类。清修《四库全书》,定史部为十五类。分类与《隋志》略近而稍变,改古史为编年,去掉谱系一类,别立纪事本末、诏令奏议、时令三类。近世以来,从不同的标准出发,史籍分类诸多。当世张舜徽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题解》或有其代表性。其书分为古史、编年、纪传、纪事本末、实录、制度、学术、地理方志、杂史、史评史论、史考、金石甲骨考证、历史研究法、笔记、类书丛书、文编、书目、表谱、索引辞典等十九类。;二、《四库全书》的分类;1、正史类;附:二十四史一览: ;;;;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