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 言
因空载质量由1134+110Kg调整为1130+110Kg,满载质量由1507Kg调整为1505Kg,空载质心高度由567mm调整为570mm,满载质心高度由576mm调整为579mm,引起以下数据变化:
调整前 调整后 空载同步附着系数 0.6328 0.6356 满载同步附着系数 0.9701 0.9828 最大制动踏板力(N) 173.35 174.79 空载驻坡极限 28.2% 28.3% 满载驻坡极限 33.4% 33.6% 20%坡道驻车操纵力(N) 205.69 205.4 驻车制动减速度(m/ s2) 3.5336 3.5383
目 录
1 概述 1
2 引用标准 1
3 计算过程 1
3.1整车参数 1
3.2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1
3.3 NA01制动系统性能校核 3
3.3.1 NA01制动系统基本参数 3
3.3.2 制动力分配曲线绘制及同步附着系数确定 4
3.3.3 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曲线绘制 5
3.3.4 空、满载制动距离校核 7
3.3.5 真空助力器失效时制动减速度校核 7
3.3.6 ESP系统失效制动减速度校核 8
3.3.7 任一管路失效制动减速度校核 8
3.3.8 制动踏板力校核 8
3.3.9 制动主缸排量校核 9
3.3.10 制动踏板行程校核 9
3.3.11 驻车制动校核 10
4 结论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概述
根据NA01乘用车设计开发目标,设计和开发NA01制动系统,要求尽量沿用M2零部件。NA01制动系统共有三种配置:ESP+前盘后盘式制动器,ABS+前盘后鼓式制动器,比例阀+前盘后鼓式制动器,此三种配置需分别校核其法规要求符合性。本计算书是根据整车室提供的NA01整车的设计参数(空载质量、满载质量、轴荷、轴距及质心高度),对经过局部改善(制动主缸直径由22.22mm更改为20.64mm)的制动系统(ESP+前盘后盘式制动器)的适宜性进行校核计算,以选择合适的参数作为NA01制动系统的设计值。
2 引用标准
GB 21670-2008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 计算过程
3.1整车参数
表1 整车参数
整车参数 NA01 M2 满载整车质量(kg) 1505 1449 空载整车质量(kg) 1130+110 1074+110 满载轴荷(kg) 前 759 754 后 746 695 空载轴荷(kg) 前 724 705 后 516 479 满载质心高度hg (mm) 579 554 空载质心高度hg (mm) 570 524 轴距L(mm) 2600 2500 轮胎滚动半径re (mm) 293 284 轮胎静负荷半径rs (mm) 277 267 空载 质心到前轴距离(mm) 1082 1011.4 质心到后轴距离(mm) 1518 1488.6 满载 质心到前轴距离(mm) 1289 1199.1 质心到后轴距离(mm) 1311 1300.9 3.2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制动时前、后车轮同时抱死,对附着条件的利用、制动时汽车方向稳定性均较为有利,此时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和的关系曲线,常称为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在任何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条件是: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
……………………………………(1)
……………………………………(2)
经计算得:
…………………………(3)
…………………………(4)
式中:
、 ——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N;
——路面附着系数;
m——整车质量,kg;
hg——汽车质心高度,m;
L——汽车轴距,m;
——质心至前轴中心线的距离,m;
——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距离,m。
将NA01车基本参数带入式(3)和(4)中,按值(=0.1、0.2、0.3……1.0)计算得到NA01车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表2),并可以根据该表格绘制出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图1)。
表2 理想的空、满载附着力及制动强度
附着系数 空载附着力(N) 满载附着力(N) 空载制动强度 满载制动强度 前轮 后轮 前轮 后轮 前轮 后轮 前轮 后轮 0.1 736.161 479.039 776.665 698.235 0.06058 0.039421 0.05266 0.04734 0.2 1525.6 904.796 1619.02 1330.78 0.12554 0.074457 0.10977 0.0902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小学英语3a-5a单词表(2015).doc VIP
- 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1.docx VIP
- 2025年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二十 .pdf VIP
- 2025年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全血和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ppt VIP
- 软件系统安全保障方案.docx VIP
- 2025年云南省中考地理试卷(含解析).pdf
- 四川省拟任县处级试题 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题.doc VIP
- CECS 349-2013 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应用技术规程.docx
- 茶皂素杀螺活性及对3种水生生物的安全性.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