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课:踏莎行(秦观)课件
王弗(原配)
王闰之(续娶)
朝云(侍妾);;苏小妹三联三难秦少游(之一);秦观的婚姻; 关于其妻就是点了一下名字而已,在秦观的诗文中再无丁点提及,徐文美大概不是秦观钟爱的女子。有人统计,秦观留传下来的四百多首诗词,约四分之一为“爱情诗”,而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
;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被誉为“婉约之宗”。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才子的人生悲歌:
(1)政途不顺: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新旧两党激烈的争斗,由政见的不合,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今属湖南),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2)以诗言志:
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苦楚,千般哀怨,满怀惆怅、悲愤交加,他来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
;踏莎行;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 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杜鹃意象:;梅花:
1、汉刘向《说苑奉使》: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后遂以赠梅表示友谊。
2、《荆州记》:吴陆凯与范晔善,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表示对好友的思念);善于用典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个典故起到反衬愁苦和使愁苦之情变成具体形象的作用。
本来收到??友寄赠的礼物和慰藉的书信,应是高兴之事,但由于词人遭遇贬官,精神至感痛苦,所以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不仅没让他感到高兴,反而更引发了他思乡怀旧的离愁别绪;而且这种离愁别绪就像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一样越积越多,越积越厚,从而使离愁别绪这一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形象。;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砌”,堆,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重,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 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雾、月:
楼台、津渡:
桃源:; 王国维认为“闭”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可堪孤馆闭春寒”中,“闭”字有何妙处?词人为什么要紧闭孤馆?;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1、虚实结合: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
2、象征:以景物的朦胧象???前途的迷惘;
3、情景交融: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踏莎行·雾失楼台》是秦观的代表作,据说苏轼特别喜欢词中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两句,曾把它书写在随身携带的折扇上。当苏轼惊闻秦观逝世的噩耗,他失声痛哭,在折扇上挥笔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题跋。
;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5分)
①采用了拟人手法,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 ②采用了象征手法,本应环绕郴山,却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 (“比喻”、“反问”);“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4分)
1、孤身飘零之恨;
2、贬谪不遇之恨;
3、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
3点给满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