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饥饿生理及补偿生长研究进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类的饥饿生理和补偿生长研究进展 王晓娟 艾春香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361005 1.1 饥饿对鱼类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1.1.1 饥饿对鱼类生长发育的影响 鱼类生长是指鱼类体质量、体长、体成分以及能量等的数量变化过程,是摄入含能物质、 同化自身和异化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Brett ,1979) ,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饥饿胁迫 对鱼类生长,尤其是对其早期阶段的生长影响显著(Dou et al,2002 ;Gisbert et al,2004 ;Peña et al,2005 ;Dou et al,2005 ; Shan et al,2008a ;Shan et al,2008b ;Shan et al,2009) 。研 究表明,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体质量、内脏质量、内脏比、肥满度等指 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饥饿影响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刘波等,2009) 。 在自然界中,由于摄食者和被摄食者存在时空分布格局的差异,以及季节的演替、疾病 的危害、环境的突变和种间种内的竞争等原因,多数动物经常面临食物资源的匮乏,造成生 长停滞,甚至出现负生长现象,这种因食物短缺或营养匮乏的鱼类在食物供给恢复正常后经 常表现出一种快速生长,称为鱼类的补偿性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 或获得性生长 (catch–up growth) (Miglavs Jobling,1989;Jobling et al ,1994;Zamal Ollevier ,1995), 也有人认为这种因食物限制抑制动物生长,而后恢复投喂时发生的动物体快速生长现象被称 作补偿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更合适(Jobling,2010) 。研究发现,许多鱼类存在补偿生长 现象。杂交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 × L.macrochirus)“饥饿-饱食”实验发现,循环投饵组的 鱼绝对生长率是对照组鱼的2 倍(Hayward et al,1997)。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饥饿 后恢复投喂,其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同时提高,表现出补偿性生长现象(王沛宾等,2005) 。 大西洋庸鲽(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 L .)短期饥饿(2 w-5 w)再投喂后摄食水平和食物转化 率均提高,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现象 (Heide et al,2006) 。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饥 饿再投喂后摄食率也大大增加,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现象(吴蒙蒙,2008) 。饥饿5 d 和10 d 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而饥饿15 d 的仅产生了部分补偿生长效应(楼宝,2008a) 。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幼鱼存在完 全补偿生长能力,是通过提高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吴蒙蒙等,2009) 。点带石斑鱼(Epinphelus malabaricus)幼鱼饥饿2 d 后恢复投喂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能力,而饥饿超过2 d 的幼鱼仅呈 现出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这种补偿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水平来实现(彭志兰等,2008) 。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 )幼鱼饥饿4 d、8 d 后恢复投喂时存在完全补 偿生长能力;饥饿 12 d、16 d 的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程鹏等,2009)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饥饿1 d,饱食投喂3 d 组出现超补偿生长;饥饿2 d,饱食投喂4 d 的出现完全 补偿生长;饥饿4 d,饱食投喂6 d 以及饥饿7 d,饱食投喂8 d 的未出现补偿生长(鲁雪报等, 2009) 。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niloticus × 0.aureus)幼鱼在恢复投喂过程中,饥饿3 d 组 的幼鱼表现出了超补偿能力,饥饿6 d 组的幼鱼表现出完全补偿能力,而饥饿9 d 和12 d 组 的幼鱼则仅具有部分补偿能力,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