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方园林美学概念异同探析
中西方园林美学概念异同探析摘要:从中西方对美学研究和对园林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中西方园林形式不同的原因,指出了由于认识世界的方法上不同,最终导致对美本身的认识上走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探讨了中西方对美学概念的异同认识。
关键词:根本原因;园林;中西方
中图分类号:TU9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6-0072-02
1 西方美学研究和园林发展
1.1 西方美学研究
西方对美学的研究,大体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并且在各个阶段分别出现过占主导地位的美学形态,这就是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和文化论美学。其中本质论美学是古希腊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本质(essence)是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主体设定,认为事物总存在着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就是本质。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年)将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分开来,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1]。正因为这种哲学美学思想,造就了西方的规则式园林的童话。在西方人看来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大自然是杂乱无章的,根本谈不上美。克罗齐认为自然的美是发现出来的;如果没有想象的帮助,就没有哪一部分自然是美的。这种审美意识贯穿始终,和中国人的截然不同。
1.2 西方园林发展形式
在园林发展上,从历史来看,从古希腊庭院式园林、古罗马的台地式园林到法国的规则式园林都是几何式的,有着非常严谨的几何秩序,均衡和谐。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热衷自然的倾向影响英国的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19世纪上半叶,不少设计师重新提出在建筑与自然之间最好有几何式的花园作为过渡,后来园林受新思潮的影响,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2]。
在20世纪20、30年代,很少有人从理论上探讨在现代环境下设计园林的方法。英国的唐纳德于1938年完成的《现代景观中的园林》(Garden in the Modern Landscape)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他在书中提出了现代景观设计的3方面,即功能的、移情的和艺术的。唐纳德认为,功能是现代主义景观最基本的考虑,是3方面中最首要的。后来,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这个行业,景观规划设计师们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2]。
2 中国美学研究和园林发展
2.1 中国美学研究
中国美学思想源于先秦。西周末期,周太史伯提出和谐为美的观点,作为美学智慧的灵光闪现,早于西方300多年[3]。而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提出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的论点[4]。儒家重善轻美的哲学伦理逐渐被强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未重蹈中世纪欧洲美学思想受神学束缚而影响发展的覆辙。此时美不再被看作善的附庸,而是转变为重美轻善,美学思想疏远了政治伦理,与玄学、佛学的探讨相联系。至隋唐中叶,形成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即与佛学特别是禅宗结合起来,追求超脱人世烦恼,达到绝对自由,但不否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不完全脱离世俗生活,幻想通过个体心灵、直觉、顿悟去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使近代中国美学具有独立形态的是辛亥革命后的蔡元培,他对于美学的重视和美育的提倡,使得中国美学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之路。因而,人们研究中国美学发展历程时形容中国的研究有“起了100年的早,赶晚了100年的集[5~12]。”
2.2 中国园林发展形式
中国的园林历史悠久,从黄帝时期、尧舜禹时期苑囿,殷商时期、秦汉时期的御苑,到两宋期间,文人雅士庭园都为自然山水园,园林也成为表现人格、志向,抒发胸怀的场所,体现了个人独特的逸趣。明朝继承了唐宋的余风,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园林分布,园林规模不大,且具有风格上的模式化。到了清朝,造园已相当普遍。江南造园手法也因清朝皇帝的几次南巡而带到京城,用于宫廷园林的建造[13]。
3 结语
中西方在园林、美学两方面存在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在认识世界的方法上不同,最终导致对美本质的认识上走了截然相反的道路。西方关照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同对马的理解,他们喜欢研究什么是马的本质,从而区别马和非马,他们更喜欢下定义,即符合这种定义的就被称为马,而中国人关照具体的事物,很少下定义,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个体上。太注重个体使他们在个体事物上徘徊无法形而上学。这种不同的哲学思维反映在园林上形成了不同的造园形式,即西方的规则式园林和东方的自然式园林,对于西方的哲学体系,他们认为抽象出来的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