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英杰学术经验课件
李英杰学术经验 衡水中医院糖尿病科 曹清慧 一、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二、重脉诊与舌诊 三、万病祟脾论治 一、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李老强调胃病的治疗应从调和气血入手,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以达到活血止痛,行气消胀的目的; 强调腑以通为补,胃病的治疗着重一个“通”字,采用多种通法使胃气通降; 用药规律注意补以甘酸,泻以苦辛,燥润相济;配合使用经验药对; 治疗用药要预防脾胃呆滞、防止苦寒败胃、辛散耗气的问题。 1.常见分型:(1)肝胃不和型: 症状:胃脘胀痛,以胀为主,攻窜两胁,或胃脘痞满,恼怒生气发作加重,嗳气得舒,胸闷叹息,纳呆腹胀,排便不畅,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则:疏肝和胃 理气止痛 方药:香苏饮和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 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大腹皮、木香、柴胡、白芍、川楝子、元胡等。 加减法: ①若见肝郁化火,气火上逆,兼有头痛胀,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加丹皮、栀子、左金丸;胀痛甚加元胡、沉香、九香虫;嗳气频作加旋复花、绿梅花、佛手;腹中胀满加川朴、槟榔;胸中痞闷加佛手、砂仁、瓜蒌皮。 ②若胃热内壅,证见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口干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疗用清胃饮加减,药用黄连、黄芩、栀子、枳壳、香附、槟榔、公英、青木香等;喜热饮加公英、良姜;反酸加乌贼骨、煅瓦楞、大贝;消谷善饥加生石膏、黄连;呕恶加竹茹、黄连、半夏。 ③若胆胃不和者(有胆囊炎),左关脉弦者,证见脘胁后背隐痛,打呃、口干口苦,兼呕恶,舌质暗红(肝胆舌)苔薄黄,治疗用清胆和胃汤,药用柴胡、黄芩、半夏、竹茹、陈皮、枳壳、郁金、公英、元胡、川楝子、生姜等。 ④若寒热错杂证:证见胃脘胀痛,久治不愈,寒热错杂,痰湿内阻,气滞络瘀,肝脾不和,纳化失常,导致“食积”、“湿滞”、“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治疗以通为用,以通为补。 方药:半夏泻心汤、越鞠保合丸、良附丸、金铃子散、左金丸、失笑散等等;药用木香、川朴、枳实、槟榔、川芎、半夏、瓜蒌、苍术、白蔻、茯苓、黄芩、干姜、山楂、神曲、瓦楞子等。 典型医案:康某 女 33岁 2009年8月21日初诊 主诉:胃痛伴恶心40天。 患者因食肉过多而引起胃痛,痛剧时不能活动,只能以俯卧位趴在床上方可使疼痛减轻,胃胀,曾服中西药物后有所好转,但时有反复。刻下症:胃脘疼痛,痛剧难忍,恶心嗳气,右胁隐痛,稍有胃脘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大便秘结,2-3天一行。月经量多色黑,经前稍有腹痛。寐差。舌暗稍红苔黄稍腻脉弦细。 既往史:风湿病史7年余,现关节不舒;胆囊炎、脂肪肝病史4年余;2009年7月10日行乳腺纤维瘤术。 实验室检查:胃镜: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 胆胃不和;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金匮翼》云:“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肝胃不和一症,多由七情郁结于中,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而为病;胃居中焦,气机阻滞,故见胃脘疼痛;胃不受纳、脾失运化故见食欲不振。脾虚生痰,郁久化热,复因胃气反逆则恶心嗳气,“胃不和则卧不安”,痰热内蕴则见舌苔黄腻。病位在胃、胆,与肝、脾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治以清胆和胃,行气活血,化痰降逆。 方剂:柴胡疏肝散、温胆汤、失笑散合乌贝散加减。 处方:柴胡10g,青皮10g,陈皮10g,枳壳10g,元胡15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5g,乌贼骨20g,大贝10g,清半夏10g,蒲公英10g,炒栀子15g,藿香10g,竹茹10g,生姜10g,香附10g,片姜黄10g,甘草10g,蒲黄10g,五灵脂10g, 7剂。 二诊2009年8月28日:胃痛及恶心减轻,劳累后腰痛,舌暗红苔薄黄脉细。8.21去竹茹,加炒杜仲15g,砂仁6g,甘松10g,苏梗10g,10剂。 三诊(2009年9月21日):患者服上药后胃痛明显减轻,遂以上方连服21付,病情大为好转,但每因劳累或饮食不慎后有所反复,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舌暗稍红苔薄黄脉细。8.28方去青皮,栀子,加乌药10g,百合10g,黄连6g,沙参10g,15剂。 按:本案虽以胃痛为主诉,但伴有胁痛、恶心、嗳气,且既往有胆囊炎病史,故断定为胆胃不和型;本案虽兼有肝胃不和证,但以胆胃不和为主证,必须重视胆在发病中的作用,强调治疗须立足于胆,以清胆和胃为主,兼以疏肝;观患者以往所服之方,多以疏肝和胃为主,故虽有疗效但药不中的故而疾病难愈。 柴胡配枳实一升一降,是调理肝脾气机的常用组合;陈皮辛散升浮,偏理脾肺气分,青皮苦辛酸烈,沉降下行,偏于疏肝胆气分,兼能消积化滞;香附为行气开郁之要品;公英、栀子清热而不伤胃;藿香醒脾开胃、和中止呕,行气止痛;竹茹性偏凉,长于清利热痰而止呕;焦三仙、鸡内金开胃消食; 片姜黄除秽消瘀,肃清气血之病邪,蒲黄活血散瘀,《本草纲目》蒲黄“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五灵脂行血止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