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峰古街百年老街三种风情
文峰古街百年老街三种风情3000年前,周武王把一个儿子分封到巴蜀三江汇流之地。轻描淡写的一笔,勾勒出关于合川形象最初的符号。后来的历史书上,有了巴国别都的一笔繁华,钓鱼城之战的一笔坚毅,杜甫的一笔浪漫“江花未尽会江楼”,周敦颐的一笔哲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晁公武的一笔旷达“不以穷达异其情,不以进退易其志”。
合川,一座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城,一座演绎生活与人生的城。历史与文化,生活与人生的好戏,从未停止上演。而当你走进文峰古街,品味一塔的文化,寻找一园的历史,感受一街的生活的同时,也许你能感受到合川这座美丽江城的动人韵味。
一塔尽巴蜀
文曲星即北斗七星中的天权星。古人认为,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各地多兴建文峰塔祭祀文曲星,以求文峰耸秀,文脉顺达。合川文峰塔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以其俊秀挺拔的建筑美学和完好的保存状况而成为全国众多文峰塔中的名塔。
合川文峰塔,当地人俗称白塔,曾经红极一时的合川火柴,火柴盒上的那座塔就是它。合川文峰塔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时任合州知州的董淳组织始建。董淳初到合州赴任,见当地科举没落,人才凋敝,十分忧心。上任三月即集资建塔,以求文风兴盛。建塔历时一年,塔高9层,取名“振兴塔”。然而,振兴塔建成后,合州科举却并未因此振兴。州人大失所望,究其原因,一是修塔时建造方偷工减料,未遵循董淳初定的尺寸修建,造成所建之塔不高,不能与对面学士山的养心亭、东山的文笔塔形成鼎足之势;二是只修塔,未修合宗书院,以至文风振而不兴。于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夏,时任知州李宗沆集众人之议,筹集资金,增修振兴塔,维修合宗书院。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夏,振兴塔增修竣工,随即改名为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文峰古街中心,坐西南面东北,为八角形密檐式砌砖结构。通高13级、62.2米,底层内空直径4米多,然后逐层上收,有207级螺旋形踏道绕实心柱盘,直达第11层。顶层内空直径不足2米,原有木刻“魁星点斗”立像,现为泥塑圆雕。底层门作拱形,门额上刻浮雕八仙人物,横匾上书“文峰塔”三字,边饰浮雕“二龙抢宝”与“双凤朝阳”图案。塔外第2至13层的塔门匾上用青花瓷片镶嵌有“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欲罢不能”、“俯瞰嘉涪”、“扶摇直上”、“路人蓬瀛”、“春风如意”、“气象万千”等题词。站在塔顶,近瞰嘉陵江、涪江交汇盛景,远眺东山、铜梁山、学士山秀色,白日千帆竞发,夜间门泊万船,三江两岸景色一览无余。
古代巴蜀山川闭塞,道路险奇。白塔擎天,寄托了巴蜀人兴盛文脉的期望,代表了巴蜀人走出山缠水抱的渴望,道尽了巴蜀人问抵苍穹、走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如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早已成为历史,巴蜀大地阡陌交通,巴蜀豪杰遍布环宇。“一塔尽巴蜀”——巴蜀人血液中流淌着祖先永不停歇的拼搏和追求,就像这精神坐标般的文峰塔一样屹立不倒。
一园览唐宋
天下楼台众多,著名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观楼等被誉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驰名中外。合川历史上不乏名楼,尤以唐代的荔枝阁,宋代的凌霄阁、清华楼、濂溪祠四大名楼盛誉一时。一座座或雄伟或瑰丽的楼曾经点缀过三江两岸的美丽画卷,后来逐渐消失在战争和改朝换代的历史阴霾中。
文峰塔公园位于文峰塔东侧,依江而建,充分利用原有的冲沟地形,结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再现了势欲凌霄的凌霄阁、清丽华美的清华楼、耸云入画的荔枝阁、烟柳笼罩的濂溪祠。
入园便可见气势非凡阁高三层,飞檐凌厉的凌霄阁。凌霄阁始建于宋,明代中期重建,其楼独标高格,势欲凌霄,为明清时期合阳城标志性建筑。清代著名诗人刘泰三《凌霄阁》诗云:“凌霄阁上贮清幽,到晚尘嚣市井收。远嶂千里看鸟度,斜阳一片为诗留。田家迷漫看春水,渔火苍茫点钓舟。把酒临风怀杜老,江花杳杳会江楼。”
绕过凌霄阁往左行,便可看见造型内敛、风格清秀的清华楼。公元1156年~1157年,晁公武知合州,酷爱山水的他离任前在白菜园修筑了一座层楼,但未竣工即调任泸州。继任知州景篪增大规模继建,层楼于次年7月落成。晁公武应景篪之请,为该楼取名“清华楼”,并仿建安七子王粲登仲宣楼所作的《登楼赋》,做《清华楼记》,抒发怀乡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一吐期望建功立业、天下一统的情怀:“倚槛继观,仰则两山错出,林峦蔽虚于其前,俯则二水交流,岛屿映带于其外……传曰:登高望远,使人心悴然,是以王仲宣顾瞻荆山而怀土,不以穷达异其情;范文公临瞰洞庭而忧世,不以进退易其志……”
与清华楼遥相呼应的是荔枝阁。荔枝阁台高6米,上筑3层巍楼,气宇轩昂。唐宋时期,合州是巴蜀荔枝主产地。荔枝阁原建于东岸学士山麓、城北的濮岩上,本是寺庙定林院的主建筑。据史料记载,北宋中期,每岁正月9日,合州知州在定林院宴请宾客。一时间,执香提油的善男信女,携室牵儿的老幼妇孺,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