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单簧管又称竖笛黑管是木管乐器的一种是从夏卢摩笛.DOC

单簧管单簧管又称竖笛黑管是木管乐器的一种是从夏卢摩笛.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簧管单簧管又称竖笛黑管是木管乐器的一种是从夏卢摩笛

單簧管 單簧管 (又稱豎笛、黑管),是木管樂器的一種,是從夏盧摩笛(法語:Chalumeau,一種古代的單簧低音樂器)發展而來的,形成於17世紀末,很有可能是由德國的長笛製造家丹納(Johann Denner,1655年—1707年)所發明的。最早為人所知的單簧管音樂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羅傑(Estienne Roger)出版的曲集內(1716年再版,尚有藏書)。從大約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絃樂隊採用。現代單簧管則是在1800—1850年發展而成的。 音域 吹奏方法 在吹口處固定一塊經修整而薄薄的簧片,吹奏者通過簧片和吹口的空間吹氣時,並配合下唇適當的壓力,簧片尖會產生振動,使樂器管內的空氣柱開始振動,因而發出柔美的音色。 種類 名稱 屬調 註釋 音域 (實音) 倍高音單簧管 A 罕用,只應用以義大利軍樂隊及近代音樂合奏。[1] 高音單簧管 E 擁有獨特和突出的音色,和單簧管非常配合。樂隊中常和長笛演奏旋律性的樂段。 高音單簧管 D 曾經出現,但因E調高音單簧管的出現,很快便被取代。 單簧管 C 聲音比B調及A調明亮。曾於古典時期流行過,現時已經罕用。 單簧管 B 現時最常用的制式。獨奏、室樂或管絃樂團皆能應用, 古典時期則較常用於降調號樂曲。 單簧管 A 比 B 調單簧管能奏出更豐厚的音色, 古典時期較常用於升調號樂曲。 巴塞單簧管 A/B 由巴塞號演變出來的樂器,具備單簧管及巴塞號的特徵。它比A調單簧管有更闊的音域,和巴塞號一樣能吹奏至C3譜音(即B2或A2實音)。古典時期經常應用的樂器。[2]甚至莫扎特所寫的《單簧管協奏曲,K.622》其實亦是應用A調巴塞單簧管,但現時已被A調單簧管所取代。 此外莫扎特晚期的歌劇《狄托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也有一段詠嘆調是用B調巴塞單簧管。 巴塞管 F 於18世紀中後期出現的樂器,同樣能伸延至C3(F2實音)。由於過長,吹咀及喇叭口部份為彎曲。莫扎特時期亦出現另一種款式,上半段管身向內彎曲45度。但19世紀初便遭淘汰。直至近代才開始有生產商重新製造,個別近代作曲家亦有為巴塞號創作樂曲。 中音單簧管 E 管樂團常用樂器,但在管絃樂團則屬罕見。 低音單簧管 B 管絃樂團中最常用上的單簧管低音聲部,亦出現於管樂團及爵士樂。 倍中音單簧管 (又可稱E倍低音單簧管) EE 多用於單簧管合奏團。 倍低音單簧管 BB 多用於單簧管合奏團。當演奏近代音樂時亦間中在管絃樂團使用。 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   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K.581   卡爾·馬利亞·馮·韋伯:《小協奏曲》     卡爾·馬利亞·馮·韋伯:《第一單簧管協奏曲》 卡爾·馬利亞·馮·韋伯:《第二單簧管協奏曲》 布拉姆斯:單簧管三重奏 Op.114      布拉姆斯:單簧管五重奏 Op.115      布拉姆斯:單簧管奏鳴曲 Op.120-1,2    柯普蘭:單簧管協奏曲          著名演奏家 <美國> 賴瑞·康姆(Larry Combs)         艾迪·丹尼爾(Eddie Daniels)       史坦利·杜拉克(Stanley Drucker)     班尼·顧德曼(Benny Goodman)      雷吉納德·凱爾(Reginald Kell)       查理·奈迪西(Charles Neidich)      理查·史托茲曼(Richard Stoltzman)    亞提·蕭(Artie Shaw)          大衛·席夫林(David Shifrin)        葉強(John Bruce Yeh)          <奧地利> 阿弗列德·普林茲(Alfred Prinz)     俄斯特·歐騰薩梅爾(Ernst Ottensamer) 彼得·施密德(Peter Schmidl)      <比利時> 華特·畢肯斯(Walter Boeykens)  <加拿大> 艾瑪·強生(Emma Johnson)   思雅·金(Thea King)      安東尼·裴(Antony Pay)     葛凡斯·裴耶(Gervase de Peyer) <德國> 迪特·克利克(Dieter Kl?cker)   卡爾·萊斯特(Karl Leister)    莎比妮·梅耶(Sabine Meyer)   赫伯特·史塔爾(Herbert Stahr)  <法國> 路易·卡優札克(Louis Cahuzac)      亞歷山卓·卡本納(Alessandro Carbonare) 傑克·朗斯洛(Jacques Lancelot)      保羅·梅耶(Paul Meyer)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