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虚词副词概要
古代汉语虚词副词
汝州市一高 孙银昌
定义、特点、分类、功能、使用
定义:修饰说明动词、形容词的虚词。
特点:
1、置于动词形容词之前,不需要与别的词语组合,作状语。渔人甚异之。少益嗜食。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置于动词形容词之后,不需要与别的词语组合,作状语或补语。王之好乐甚。
3、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或代词。
辨析:
虽然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不能表示具体事物、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而只能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时间、程度、范围、肯定否定或情态、证据。它一般是修饰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在判断句中修饰名词性词语。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秋水)句中否定副词“非”可以修饰其后的名词。
分类:
根据语法作用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频度副词、语气副词、表敬副词、指代副词。七种。
一、 程度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所达到的不同程度。
表示最高程度的主要有“最、极、甚、殊、良、绝、太(大)、至、颇、尤、孔”等,它们可分别译为“最、很、非常、特别”等。
a “最、至、极、绝”表示最高度,意思是“最”;
b “大”意思是“十分”;
c “太”意思是指程度上超过一定的限度;
d “殊、特、尤、良”的意思是特别、非常。
e “良”在汉代与“久”连用,表很久意。
①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战国策?赵策》)
②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③(西门豹)向河立待良久。
④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良多。
⑤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⑥水至清则无鱼。
⑦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B、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副词,有“少、稍、微、略、颇”等。都是稍微、略微的意思。
a 先秦表示这类意思的一般用“少”,汉代以后才用“略、微、颇”。
b 唐宋后“稍”才由表逐渐义的情态副词分化出程度副词的用法。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稍微、略微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庄子?徐无鬼)稍微、略微
夫妻心稍慰。
C、表示程度在原有基础上的加深加重。有“加、更、愈、益、弥、兹(滋)”等,相当于“更、越、更加”。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离愁渐远渐无穷。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辨析
颇,在古代有两种意义:一是程度偏高,略近“很、甚”。例如: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另一个意思是“稍、略”。例如:
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 (论衡?别通)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程度副词。
二、范围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或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物、事物的范围。主体、客体。
A、表示总括全部的有“皆、悉、尽、咸、率、毕、具(俱)、并、凡、举”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全”“都”“总共”。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左传?隐公元年)
齐悉复得其故城。 (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礼尽在鲁矣。 (左传?昭公2年)
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 (汉书?元帝纪)
具告以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由是先生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举世皆醉而惟我独醒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表示限止。“仅、惟、独、但、徒、特、第、直、止、只”常用来表示“只、只是、仅、仅仅”的意思。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无他,但手熟尔。
直好世俗之乐耳。
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乐府诗集?木兰诗)
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离娄上)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荀子?非相)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史记?孙膑)
不可,直不白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梁惠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C、表示各别的范围副词有“各、别、每”,表示分别。
前开八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核舟记》
每一字皆有数印。《梦溪笔谈活版》
成树之后,树别下子一石。《齐民要术》
D、表示共同的范围副词有“共、同、互、相、俱、并、齐、偕”,可译为“共同、互相”。
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
吾与子共知越国之政。
王于兴师,与子偕行。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落霞与孤鹜齐飞。
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屈原列传》
陈实、韩韶同看其事。《后汉书》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子》
辨析
仅,表示“只、才、刚够”的意思时,古今是一致的。例如:
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 (史记?乐毅列传)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注意:在唐代诗文中,“仅”还可以表示“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的意思。一般只用在数目字前面,读去声。例如: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ZIF-67合成方法设计.docx
- 高空作业安全监理实施细则.pdf VIP
- (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考试附答案.docx VIP
- 2025年保卫管理员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BPA8604D_CN_DS_Rev.1.0 (1) 规格书 晶丰明源家电电源.pdf VIP
- 制药专用控制系统系列:Rockwell Automation PharmaSuite_(1).制药专用控制系统系列:RockwellAutomationPharmaSuite概述.docx VIP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考试及答案(荐).docx VIP
- (2025)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考试及答案.docx VIP
-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现代文二》.docx VIP
- 主要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查询表.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