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非洲之心——马拉维.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暖非洲之心——马拉维

温暖非洲之心——马拉维其国其名 马拉维境内有三个较大的城市,第一大城市是首都利隆圭,第二大城市也是该国的商业中心布兰太尔,第三则是姆祖祖。在姆祖祖曾经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叫尼安加,这个古老的民族曾经还有一个更古老的名字叫马若维。马若维人曾经是炼铁工,而马若维的意思是从炼铁窑里射出的照亮夜空的“光束”。从词源上讲,马拉维来源于马若维。因为这个民族的名字,同在姆祖祖地区的那个美丽的湖泊就叫马拉维湖。 10世纪前后,来自刚果南部的班图人迁移到马拉维湖北部,在那里班图族的一支向南迁到马拉维湖西岸,发展成了现在马拉维诸多民族中的齐瓦族。另外一支,沿着马拉维湖东岸,到达马拉维南部地区,成为现在尼安加族的祖先。19世纪,罪恶的奴隶贸易也延伸到这片土地,在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候,每年有2万名当地人被掳走贩卖。1891年,马拉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被称为尼亚萨兰。据说,当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刚刚从马拉维湖上岸,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指着马拉维湖,问当地的居民:“这个湖叫什么名字?”由于语言不通,当地居民以为他们问:“那是什么?”于是就回答:“ Nyasa(湖)!”从此,英国的殖民者就把这片土地称为Nyasaland,中文音译为尼亚萨兰,即“湖畔地”之意。马拉维人和马拉维湖是分不开的。 马拉维湖 马拉维湖是非洲第三大湖,面积为3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马拉维东北部,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是绵亘非洲的东非大裂谷的末端谷底,是典型的断层陷落湖。马拉维湖长度为365英里,宽52英里,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日历湖”。 在马拉维两年的时间里,我多次去湖边,孟沽其的沙滩、猴湾的小猴子和岸边婷婷的苇草、漫可洌的落日,每次都能带给我不同的幸福。马拉维湖的湖水清澈蔚蓝,映衬着没有被工业污染过的蓝天白云,让人感到无比静谧、安详。在那美丽的湖畔地,心会沉静下来,融入画一般的景色里。 夜晚在湖边远眺,会看到星星点点的渔火,那是晚上出去撒网的渔民。第二天清晨,在朝阳的光辉中,就能够看到他们划着独木舟,带着夜晚劳作的收获,回到岸边。收获多少不会影响他们天然乐观的态度。在马拉维湖,看不到现代动力的渔船,只会看到捕鱼的独木舟,因为马拉维湖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马拉维的国家公园,不允许现代化的捕鱼作业。但是当地人千百年留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也同时得到尊重和保护,因为他们的捕鱼方式,不会破坏湖区的生态平衡。当地人只吃湖里最常见的几种鱼,他们不吃蟹,不吃甲鱼。 马拉维湖的物种非常丰富,有上百种龟类,上千种鱼类以及爬行动物等。最著名的就是丽鱼,全世界发现有400多种丽鱼,其中30%的种类能够在这片水域中找到,更有五种属马拉维湖独有。我们曾经在曼沽其乘船到湖中的一个岛屿上。在岛屿的石湾边,透过清澈的湖水,我们看到大大小小的丽鱼,有银灰色的、有红色的、有蓝色的、那些可爱的小精灵,让人不得不感叹造化的伟大。游玩的时候,当地人还特别提醒我们,不能单独一个人留在岛上,因为岛上的动物太多,不知道哪个会突然不友好。岛上的丛林里、灌木中,众多羽毛颜色各异的鸟儿唧唧啾啾地奏出大自然最动听的音乐。岛上也经常见到像拳头一样大小的蜗牛,静静地趴在草丛中,他们不用太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因为当地人不乱吃动物。小岛岸边的巨石上,常常是巨型蜥蜴们晒太阳的地方,我们所见最大的蜥蜴有近2米长,不断地眨动着眼睛,好像在纳闷这些人的颜色怎么跟马拉维人的颜色不一样啊。 马拉维人 “温暖非洲之心”是马拉维人为自己赢得的荣誉。 历史上,班图人持续不断的民族迁移带来持续不断的部族冲突,这种冲突也一度妨碍了马拉维社会的形成。直到20世纪初,明显的民族差异才消失。虽然由于宗教信仰的差别,不同教区之间会有纷争,但是内部的部族冲突已经消失,“马拉维民族”的概念开始形成,马拉维人也形成了保守、传统和非暴力的民族性格。 从部落形态直接进入现代经济的发展轨道,使马拉维社会还较多地保留了以部落为主的社会结构形态和生活方式。在部落里,酋长是最高权力的行使者,也拥有较多的财富和土地。像大部分农耕社会一样,他们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主外女主内。马拉维人的主食是玉米做成的西玛,类似甘肃人吃的馓饭,一般配菜汁和花生米糊。在餐厅或者宴会上,大部分马拉维人还保留着原始的传统,用手抓西玛吃。在部落里,很多家庭还是像古代一样,一日两餐。 马拉维人依然秉承着原始的正义和人性。在路上如果碰上车祸,路边的行人都会围上去,帮助肇事者采取救助措施,表达他们对于伤者最基本、也是最温暖的人性关爱。在路上,如果你把车停在路边做无所事事状,就会有车停下来问你要不要帮忙。有一次我们开车到一个国家公园,在路上车子陷入泥泞,很快,五六个当地的路人聚集过来,他们没有任何犹豫,就跳到没膝的泥水里去帮忙抬车,不到5分钟,我们的车就被抬了出来。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