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点滴尝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点滴尝试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点滴尝试【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便会变被动为主动,自然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而对数学这一学科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则会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甚至无师自通. 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 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略作论述. 【关键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尝试 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充分思考、积极交流,是每一节数学课所追求的目标,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落脚点. 教师的有效激励,是其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便会变被动为主动,自然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而对数学这一学科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则会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甚至无师自通. 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 数学由于其理性思维的特点,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思维的体操”;而对于“学困生”或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则枯燥无味、望而生畏. 这就是很多数学课堂上和者甚寡、死气沉沉的主要原因. 因而,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便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寓理于趣 把当堂所学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鲜活素材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有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极好方法. 案例1 教学“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狗都知道的定理. 生:有的会心地笑【成绩好的学生】;有的惊呼“啊”【成绩中等的学生】;有的从与听课不沾边的活动中抬起头来【学困生】. 总之,这时全班学生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老师,期待“狗知道”什么定理. 毕竟,如果狗知道的定理自己反而不知道,实在有些丢人. 所以,就连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学生也来了精神. 师:也许你亲眼见过. 当你扔下一根骨头,这时,坐在不远处的两只饿狗会怎样过来抢骨头? 生(齐声):直奔骨头. 师:为什么直奔,而不是拐着弯过去? 生(齐声):抄近路. 师:对. 你看,狗都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生:全体会心地大笑. 师:你还见过哪里应用了这一定理? 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举例:公路裁弯取直、跳远成绩测量、猫捉老鼠、穿山隧道,等等. 由于教师从学生感觉有趣的话题入手,并且将程式化的定理以浅显、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们兴致很高. 整节课上,全班学生都处于跃跃欲试的亢奋之中,无一例外. 从以后的多次检测来看,学生对“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普遍掌握得很好. 2. 寓理于用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 问题在于,如何让学生“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7-9年级这一学段,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学了也无用,继而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 鉴于此,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谈话、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等途径,始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好数学终身受用.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案例2 教学《勾股定理》 我针对学生的家长、亲戚中泥瓦匠较多,很多学生的就业方向就是泥瓦匠的情况,用一段真实的师徒对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房屋相邻的两面墙通常是相互垂直的. 如何保证呢?工人师傅在建房过程中,每砌上一层砖就得检测一下. 刚才老师在学校的建筑工地上,见到一位师傅是这样检测的—— (老师同时借助教室的墙角演示) 由墙角的同一点出发,在相邻的两面墙上,分别量取3尺、4尺,并标出这两个端点. 再用细绳量出这两个端点间的距离. 我问他:你这样测量,有什么作用? 师傅说:如果所取两点间相隔正好5尺,就说明墙角是直角. 同学们,谁能说出师傅这样做的道理? 由于意识到所学知识有用,学生们都来了兴趣. 教学效果自不待言. 3. 化静为动 教师抽象的讲解,往往使得学生感觉索然无味. 而直观、动态的演示,则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实践证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动态的形式呈现,既符合直观性原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借助多媒体演绎、实物演示,甚至师生表演,将学生由听众变为观众. 案例3 教学“某铁路桥长1000 m,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60 s,整列火车在桥上的时间是40 s. 试求车速和车长.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 由于不理解“从火车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60 s”,解题时,学生普遍感到一筹莫展. 就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我在三个平行班级,采用了三个不同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相去甚远. 方式1.讲解. 教师就题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